应急安全网
返回

南京“2.23”火灾:悲剧背后的深思

来源:应急安全网 | 2024-03-08 17:23:33

2月24日,南京刚下过雪的雨花台区明尚西苑小区6栋前仍拉着警戒线,现场站满了围观群众。据官方通报,2024年2月23日4时39分,南京市雨花台区明尚西苑6栋架空层发生火灾,造成15人遇难,44人受伤。经初步分析,火灾为6栋建筑地面架空层停放电动自行车处起火引发。

17243093432192238_25.png

然而,因不当停放、使用电动车导致电动车起火酿成惨剧的事件并非孤例。

2023年12月28日03时17分,北京市119指挥中心接警,位于朝阳区崔各庄乡东辛点某村民自建房一楼发生火情,3时43分现场火灭,造成4人遇难,5人受伤。经初步调查,现场火灾原因为电动自行车起火所致。

2022年2月8日1时51分,上海市宜川四村一户居民家中发生火灾,火灾造成3人死亡。初步认定起火原因为住户将电动自行车锂离子蓄电池放在卧室内,电池故障引发火灾。

2021年5月10日晚上,四川省成华区一小区电梯内发生电动车起火事件,造成5人受伤,里面还包括一名婴儿。

......

如此频发的电动自行车起火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车用锂蓄电池安全和电动车的正确使用问题的关注。

据了解,2022年起,多地都制定了针对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地方性技术标准,如2023年6月,北京发布电动自行车团体标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技术规范》,该团体标准突出电池产品的安全性,增加了电池组过温报警功能,并对电池组温度保护、单体电池过充放电保护等安全技术指标作了规定;2023年11月,广州发布《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该团体标准结合广州高温天气实际情况,重点对电池安全指标进行补充和规范,促进广州电动自行车用锂蓄电池质量水平的提升。按照项目计划,2024年,我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即将出台。标准发布以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服务,不得生产、销售、进口或者提供。 本标准将从源头上保障电动自行车的安全,填补国家层面对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安全质量监管的技术依据空白。

除了考量电动车和电池的产品质量问题之外,充分深入群众、了解居民采用室内充电的原因,以“疏堵结合”的方式解决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停放难的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相比2022年上升17.4%。另80%的电动车火灾是在充电时发生的,其中超过一半发生在夜间充电过程中,而90%的电动车起火致人伤亡案例则发生在门厅、过道以及楼梯间。如何做到电动车不入户?关键在于解决充电、停车痛点。

一方面,要加大对违规充电行为的执法力度,让法律的红线真正起到震慑作用。另一方面,应加快公共充电设施的建设步伐,采取多措并举的策略,共同解决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停车痛点”。

电动自行车车主在购买电动车时,应从正规渠道购买通过CCC强制认证的电动自行车,使用原装电池,不自行改装、更换,加强日常自查自检,如需维修、更换,要到正规售后服务站点。在充电时使用原装充电器、正规充电柜对电池进行充电,以避免充电电压不匹配导致过充电,严禁入户充电、飞线充电。

政府应加强对电动车行业的监管,其中包括建立更加严格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标准,确保电动车的质量和安全性。在加大投入、加强充电设施建设时,应科学合理规划公共充电设施布局,特别是在居民区、商场等电动自行车使用高频区域,增设充电站点、充电桩、电动自行车车棚。同时,还要注重充电设施的便利性和易用性,提供多样化的充电方式、简化的操作流程、平价电费、过充安全保护等,让群众“愿意用、放心用、主动用”。

物业公司、社区工作人员要担起责任。对小区内电动车违规停放、飞线充电、消防安全设施等进行细致地、全方位地检查,切实消除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燃”。对于屡教不改的车主,应及时拍照留证,联合消防、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进行处置。同时,强化宣传安全教育。广泛开展电动车火灾警示教育,通过多样化的宣传形式如发放宣传单,张贴海报和宣传标识,进行消防疏散演练等,向居民宣传电动车入户上楼、飞线充电、占用消防通道的危害及发生火灾后造成的严重后果,切实提升居民防范意识,引导居民规范充电、规范停放电动车,遵守消防安全规定、法律法规。

此外,媒体和社会公众也应加强对电动车安全问题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如新闻报道、宣传活动、违法违规行为曝光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电动车安全意识的认知,普及正确的充电和停放方法,共同营造安全的出行环境。

警钟长鸣,安全至上。南京火灾是一个重要警示,以惨痛的代价再一次提醒我们重视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违规充电的问题。面对灾难,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每一次事故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多因素交织的结果。只有从多个角度出发,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用者树立安全用车意识、共同绷紧安全这根弦,才能真正治理好电动自行车。(严琳瑶)

责任编辑:肖文静
更多推荐
站内导航
触屏版 | PC版
©应急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