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河北讯(通讯员 蕫峻鑫 马鉴良)河北省迁西县拧紧防汛工作“紧箍咒”,织密防汛工作安全网,举全县之力筑牢防汛减灾屏障,守护江河安澜、群众心安。
压实责任链,凝聚“防汛向心力”
迁西县山多、河多、水库多,号称“百库县”。今年入汛以来,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部分区域遭遇大暴雨,境内滦河等主要河流水位迅速攀升,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两座大型水库迎来持续大流量入库。特别是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滦河上游的承德等地降水呈现高度集中且极为猛烈的态势, 7月28日,滦河发生2025年第1号洪水,潘家口水库遭遇建库以来第二大洪水,防汛形势异常严峻。
“防汛工作没有旁观者,必须全员上阵、全力以赴。”迁西县 全面构建“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户、党员干部包群众”五级包保责任体系。县委书记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多次深入地质灾害点、水库大坝、洪涝灾害村、受灾群众家中等关键部位督导检查。县长分片包联重点流域,24名县级领导全部下沉所包乡镇,实地督导隐患排查、物资储备、应急演练等工作,以实际行动推动责任层层压实,确保各项措施直达一线、落地见效。各乡镇落实防汛属地责任,乡镇党委书记全员驻镇值守,228名乡科级领导干部全部包联到村,实行“每日三巡”制度,盯守辖区河道、堤防、尾矿库等隐患点。完善“乡包村、党员包户”责任体系,调整各级责任人1068名,与各村签订防汛责任书,组建乡镇级应急突击队19支。强降雨期间,乡镇干部全员在岗,通过防汛指挥平台实时调度各村,形成“上下贯通、快速处置”的闭环防汛机制。417个村党支部书记吃住在村部,靠前指挥,村“两委”干部逐户摸排受威胁群众,建立特殊群体包联台账。通过“大喇叭+铜锣+微信群”组合方式,发放防汛明白纸1万余张,在山间路口设置310块警示标牌、62块宣传栏,“安全度汛”理念深入人心。强降雨期间,村党员先锋队全员出动,通过入户通知、逐户叫醒等传递预警信息,有序转移受威胁群众6207人次。
筑牢硬防线,夯实“山水安全基”
以工程建设为抓手,迁西县聚焦67座中小型水库、10条重要河流、280多条季节性河流及13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投资361.62万元的长河(米峪口段)水毁应急处理工程提前完工,总投资30万元的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总投资21万元的房官营水库维修养护项目已编制完成实施方案。总投资达13.71亿元谋划的11个水利项目,涵盖滦河干流治理、支流流域整治等重点领域,从根本上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以物资储备为保障,组织开展防汛物资储备调查和更新补充工作,通过自储、协议商储、社会代储等多种方式,在防汛重点部位附近备足防汛物资,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县综合应急物资库、防汛抗旱物资库储备救灾帐篷、多功能升降灯、救生抛投器、冲锋舟、救生艇、发动机等防汛物资装备31个种类,价值118.77万元。号备各类通用工程机械设备163台,对设备所有单位和联系人登记造册,与县星海物资公司签订《防汛抢险物资代储协议》,与县栗兴公交公司签订《公交车辆调用协议》,形成“实物储备+协议代储”的双重保障。
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依托县消防救援大队、县森林消防大队组建专业救援队伍2支150人,24小时待命;各乡镇(街道)组建群众性救援队伍22支5600余人,作为基层抢险“救早救小”的重要力量;851名县乡村三级灾害信息员织密“感知网”,5处县级应急避难场所、17个乡级及408个村级应急避难场所全部规范挂牌——从专业力量到民间力量,从“前线救援”到“后方安置”,形成了全链条防汛保障体系。
做到早预警,下好“防汛先手棋”
“预警早一秒,安全多一分。”迁西县对109处自动水位雨量监测站、67处视频监测站、120处广播视频站等设备全面“体检”,及时修复故障设备,确保监测数据“零误差”;与三大运营商建立联动机制,遇强降雨时对进入山洪灾害危险区的外来人员精准推送预警信息,实现“监测无遗漏、预警全覆盖”。组织各地各有关单位对全县水库(塘坝)、行洪河道等防汛重点区域开展排查,排查整治防汛风险隐患31处。对水库下游、河道行洪区、山洪灾害危险区等区域全面摸排,登记受威胁村庄(社区)164个、群众51859人;按照“百年一遇”防洪标准扩面升级,新增登记村庄114个、群众41122人,形成“一村一档、一人一策”的精准防控体系。在强降雨期间,累计转移三屯营镇、上营镇、汉儿庄镇群众23户62人,均得到妥善安置。
将预警响应纳入预案核心内容,编制县级总体应急预案、防汛人员避险转移预案,督导镇村编制乡级预案18个、村级预案429个,完成各类预案备案92件。聚焦“预警—响应—转移”全链条,组织“旅游行业综合演练”等县级演练,开展乡级防汛演练18次、417个行政村以及12个社区防汛演练429次,组织两栖救援车、冲锋舟、橡皮艇驾驶训练6次。通过模拟极端天气预警场景,让专业队伍和基层干群熟练掌握“闻警即动、有序转移”技能,将预警信息转化为群众的自觉避险行动。
织密联动网,筑牢“应急保障线”
迁西县建立动态会商研判机制,密切跟踪天气、汛情、旱情、工情变化,由县委书记、县长牵头主持防汛会商研判会,县级分管领导结合分管领域实际深入分析研判,组织应急、水利、气象等部门开展会商研判,围绕最新雨情、水情、地质情况展开全面分析,动态掌握汛情动态,形成科学处置意见,及时精准调整水库泄洪、群众转移等关键指令,显著提高防汛工作安排部署和指挥调度的精准性、针对性。
构建“县、乡、村、组”四级预警叫应体系,实行“预警信息逐级叫应+重点区域直插叫应”双轨并行模式,明确各级责任人24小时在岗响应职责。县防汛指挥部针对各乡镇主要负责人开展“点对点”精准电话叫应,乡镇在接到预警后,对村党支部书记到岗叫应,村干部则通过“敲锣+入户”双重复核方式,将预警信息精准传递到每一位身处隐患点的群众,实现“监测无遗漏、预警全覆盖”。
强化内外联动,坚持将滦河水系上下游防汛与县内河流防汛同部署、同推进,凝聚合力防水患、防内涝,整合消防、公安、水利等专业队伍,实行“统一调度、分工协作”高效联动模式,详细明确在各类险情处置过程中,各支队伍在兵力投送、防汛物资调配、医疗救护保障等方面的具体职责,做到关键时刻各部门协同作战、无缝对接。对接联系周边县区及上级专业救援队伍,实现监测数据共享,全力搭建快速支援通道,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内外互助”的全方位、多层次防汛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