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险

专访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2021-03-05 09:15:56    来源:中国应急安全网    

本网北京讯(祝阅武 李慧芳)“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更多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正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09191023148063662_2.jpg

“丹青写春秋,百年正风华。”在各种文艺形式中,美术凭借其直观性成为与人民群众联系最广泛的艺术形式之一。红色美术经典以美为体,以史为魂,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一个世纪来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建立的不朽功勋,通过将党史内容和美术经典巧妙结合,融党史题材和艺术之美于一体,创新拓展了重大主题表达空间。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延安时期的版画,诞生于烽火年代,以鲜明而深刻的艺术形象鼓舞了民族斗志;王式廓的《血衣》,以典型环境和众多人物的塑造,将矛盾的冲突集中于一个焦点,揭示了“血衣”的主题;石鲁的《转战陕北》,以高山仰止的恢弘构图,将革命领袖运筹帷幄的生动形象表现得准确、厚重、生动;《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是现代雕塑的里程碑,是中国雕塑家为历史所塑造的丰碑……这些经典美术作品,依托丰富的历史素材和研究史料,运用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再现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杰出人物和优秀共产党人,艺术化地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建立的不朽功勋,抒发艺术家和全社会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发挥着积极的影响。

09192553183463975_2.jpg

周恩来站像 吴为山 雕塑

320×110×85cm 2018年(吴为山为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创作)

吴为山指出,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主题鲜明、思想深刻、题材典型、形式新颖、表现力强,精神内涵丰富,令人过目不忘,直抵心灵,具备史诗般鼓舞人心的力量。它们是人民的心声、时代的强音、催人奋进的号角,是对革命年代的缅怀,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礼赞,对改革开放的颂唱,对新时代逐梦的展望。进一步推进其研究、创作、展览和传播,能够让人民牢记党和国家的光荣历史,弘扬民族精神,助力百年党史的学习宣传深入人心。

党史专家和全国美术家、理论家、评论家要共同努力,用能够体现党的辉煌历史、伟大民族精神、鲜明时代特征的经典美术作品,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昂首阔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丰功伟绩,用具有史诗品格、震撼心灵的精品力作描绘新时代,抒写新征程,推动中国美术事业从“高原”向“高峰”迈进。

对此,吴委员提出三点建议:

一、加强对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研究和评论,密切配合党史学习年。

以百年党史学习宣传为契机,组织专家学者就20世纪以来主题性美术作品创作,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对其基本形态、思维方式、表现手法、造型原则等基础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为我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做好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研究与阐释,对于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更好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重要意义,如重大理论成果如何表现、重要历史事件主要人物和内容的表现角度如何选取、重要历史节点的场景如何选定、比较“抽象”的选题如何“破题”,等等。

党史鲜活于画面、雕塑中,要仔细研究每一部经典作品背后的党史故事和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总结归纳怎样用美术作品讲好党史,从思想性、时代性、艺术性等角度对经典之作进行梳理,围绕重大党史事件、重要党史场景、优秀共产党人等主题,构建作品序列,开展系列研究,提炼其时代内涵,推动新经典的不断涌现。理论和评论相结合,研究党史上的经典作品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评价和传播推广,要用当代人能够接受的艺术方式表现。不但要深入研究近现代所有有关党史的创作,还要研究党员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创作心态,如第一个党员美术家韩乐然同志为代表的老一代美术工作者紧扣历史脉动,怀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投入创作,以丰沛饱满的情感投入创作,去表现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他们的精神和作品,激励着一代代美术家的创作。有条件的机构、美术馆等可以组织党史美术创作研讨会,深入研究美术中的党史、新时代如何表现党史。如中国美术馆计划主办的“首届全国党史美术创作研讨会”,就是以研究促进创作的举措。

二、精心组织创作,打造新时代的红色经典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想要真正走进当代人的心灵,唯有以新的审美创造,突破固化的思维模式、表现样式,用新的内容、新的形式,为人民塑像、为时代立碑。要发掘艺术发展与创新中所发生的新创作方式,用紧贴新时代的艺术语言表现党史内容。如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精心策划选题,聚焦现实题材,以美术作品反映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及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不懈奋斗。同时通过举办“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班”,以创作带动教学,以教学推动创作,在出精品出人才、带动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教学和理论研究、加强主题性美术创作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美术创作应以建党百年历程为线索,以革命精神为突出点,兼顾区域特点,做好红色资源调研。要避免概念化、公式化,视野要宽广,表现手法要新颖,可以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成功经验,如中国美术馆精心组织创作的《长征组雕》,是雕塑形式的《长征组歌》;如融合具象与抽象语汇的大型雕塑《旗帜》,以新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推动红色经典的创新。

美术家要和党史专家合作,认真听取专家对党史事实、政治内涵、重大意义及相关政策理论的解读,对历史场景、事件人物、关键细节等的描述,帮助美术家以正确的历史、民族、国家、文化观,更加准确深刻地了解掌握党的辉煌历史,使作品兼具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达到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

时代不断地向前发展,题材的延伸与拓展成为党史题材主题美术创作的当代课题。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涌现出许多时代英雄,他们虽不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但在科技、教育、文化以及工农业等各个领域尽显神威。因此,要在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上有新意,这个新意还应该包括思想境界和审美境界。在吸收借鉴前辈美术家成功创作经验和创作手法基础上勇于突破、勇于创新、精雕细琢,用具有当代视野、民族特色、中国风格的艺术语言创作出一批具有厚重历史感,能够体现艺术的时代特征,具有持久艺术魅力的佳作、力作,并以此引领和推动当代美术创作。

三、围绕党史学习年举办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美术展览,拓展传播渠道、创新传播方式。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是为国家、为人民而作,创作和展览都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未来,中国美术馆新馆建成后,将对近现代美术史进行整体梳理并形成长期陈列,载入艺术史册。进入中国美术馆收藏序列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品,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美术创作面貌,百年后将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范本。全国有条件的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要组织围绕党史宣传有特色的展览活动,反对大而空泛,提倡精心策划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表现手法多样、符合时代精神和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的特展、专题展。另外,一些革命老区的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缺乏高质量的艺术精品,甚至还出现了品质不高、与史实不符的作品。相关机构应认真梳理当地革命历史、典型人物,结合自身定位,做好规划、提炼精神,最大程度利用好场馆空间,创作出一批具有区域特点、体现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的经典作品,讲好红色故事。此外,全国各大美术馆也可将本馆的经典藏品进行高仿复制,雕塑可以3D打印,赠送给相应题材的革命纪念馆,如中国美术馆多次从藏品中遴选,选出142件延安时期版画佳作,精心复制后,无偿赠送给延安鲁艺文化园区展览并永久保存,使人们从珍贵的图像中触摸历史细节,感受到昂扬向上的延安精神,同时还将相关题材的作品赠予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等。

09200137601593593_2.jpg

雷锋 吴为山 雕塑

190×90×88cm 2012年(该雕塑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

艺术作品不仅要存在于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纪念馆,还应该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对于美术展览和公共艺术教育的传播方式提出新的要求。可以充分发挥社区、机场、地铁等广告覆盖面广、受众多、传播性强的优势,让经典美术作品延伸触角,这类广告可以有多条渠道赞助,并运用多种形式、多种创意、多种载体、多个区域来宣传,结合不同场景类型受众的特点,针对性地投放并根据需要及时更新。

要借鉴先进展览方式和传播方法,适应当代人的审美和欣赏习惯。可以结合短视频、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网络虚拟导览等,提高对经典美术作品的数字化保护和利用。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和流行文化元素,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方式,吸引青年人关注党史、敬仰英雄。

吴为山最后说:“红色故事不仅发生在中国,也与世界紧密相关。我们要用文明、和平、国际的眼光,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不断发掘题材进行创作。雕塑作品《马克思》立于德国马克思故乡,《百年丰碑》立于法国蒙达尔纪邓小平广场,讲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故事,讲述老一辈革命家旅法勤工俭学的故事,讲述东西方文化对话的故事……它们不仅通过艺术阐述了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同时也向世界宣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故事。”

[编辑:应急安全网]
免责声明:应急安全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安全重于泰山
文明交通
消防安全
关于我们
中国应急安全网是由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主办,通过整合即时权威资讯,以全媒体报道模式,全面介绍中国应急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突发事件,为创造安全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 应急安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易应急科技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
合作:18910092677
电话:010-58393777
微信:18910092677
QQ:962409631
邮箱:china_yjaq@163.com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

官方微博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招聘英才|网站声明|人员查询|志愿者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主管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产业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易应急科技研究院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10092677  京ICP备19022393号

版权所有:中易应急科技研究院 Copyright © 2019 YJAQ.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