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晶尤美、李琴、伍琬滢、刘兴晨、陈余飞、周安棋、王润鑫)
在2025年7月5日至17日期间,西华大学安途逐梦与应急筑梦联合实践队前往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的天台山村,积极开展为期两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发挥专业优势,以创新且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方式为当地儿童提供安全教育课程,将防灾避险及急救包扎等实用技能巧妙融入趣味课堂之中,为乡村儿童的茁壮成长构筑了坚实的安全防线。
图 1天台山村孩子向国旗敬礼 通讯员:陈余飞
“教育是乡村振兴的根基,而公益夏令营正是帮助孩子们打开世界的一扇窗。”开营仪式上,刘应洪书记对实践团队寄予厚望,着重强调了安全教育对乡村儿童成长的关键意义,并以此为出发点,将“以责任守护成长”确立为本次活动的核心宗旨。这一理念不仅为活动定下了安全与关爱的基调,更彰显了社会各界对乡村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深切关怀与坚定承诺。
图 2 天台山村副书记刘应洪发言 通讯员:金晶尤美
图 3 团队志愿者正在给孩子们上安全课 通讯员:李琴
开营仪式结束后,一系列趣味盎然的安全教育课程依次展开。天台山村坐落于山地地区,泥石流灾害的防范尤为重要,队员们因地制宜设计了“泥石流逃生剧本杀”课程,让孩子们化身为故事中的角色,在模拟的场景中思考并制定逃生策略——有的孩子冷静地判断最佳路线,有的则展现出了卓越的团队协作能力。这种沉浸式的教学方式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具体,孩子们在游戏中不仅学会了如何识别灾害信号,还掌握了选择安全路径的方法,应急避险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紧随其后的是包扎实操课程,队员们以“如果受伤了该怎样处理?”这一问题作为切入点,从伤口分类、消毒步骤到包扎技巧进行了分步示范与讲解。孩子们两两一组,轮流扮演“伤员”和“救护员”,在练习环形包扎、“8”字包扎等方法的过程中,从最初的生疏逐渐变得熟练。课堂上,不仅有技能的教授与模拟,更有“小救护员”对“伤员”充满关怀的贴心安慰,在这份温馨的氛围中,自救互救的意识悄然在孩子们心中扎根。
图 4 孩子们进行包扎实操 通讯员:伍琬滢
安全绳结课上,实用技能的传授同样趣味横生。“八字结、蝴蝶结、布林结……”队员们手把手地教授各种绳结的打法,孩子们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逐渐熟练,每一个成功打出的绳结都让他们成就感满满。这些技能在未来的登山、急救等场景中都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孩子们的安全再添一道坚固的防线。
图 5 孩子们进行绳结实操 通讯员:刘兴晨
队员们总结前面的安全课程并应用专业知识,为孩子们设计了一款灾害救援游戏——步步为营。在游戏开展过程中队员们逐步引导孩子们从被动的“避险者”转变为主动的“救援小参谋”。面对“如何规划最优救援路线”的问题,孩子们仔细查看模拟灾害点的具体位置,综合分析道路畅通度、资源分配等因素,分组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逃生方案。在激烈的讨论中,他们的逻辑思维与应急决策能力得到了充分地锻炼,更深刻地理解了在灾害面前保持冷静与理性判断的重要性。
图 6 团队志愿者与孩子谈心 通讯员:伍琬滢
随着活动的逐渐接近尾声,离别的氛围悄然弥漫开来。孩子们的不舍之情化作了对队员们的声声感谢。“老师,您明年还会来吗?”,让队员们思绪万千。
在本次"三下乡"实践中,应急管理和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的队员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将安全知识融入趣味教学中;消防工程专业的同学则通过模拟演练,帮助孩子们掌握应急逃生技能。短短数日,队员们用专业与爱心播撒的安全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悄然萌芽,不仅为乡村儿童筑牢了安全防线,更让青年学子们在服务过程中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实践应用能力。这场将专业学习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既展现了应急管理、应急技术与管理和消防工程专业的实践价值,也让青年学子们深刻体会到专业发展的社会责任。他们用专业知识和青春热情,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留下了温暖而专业的注脚。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