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至23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金山卫士·2025”森林草原防灭火实战比武演练在雅江县举行。来自全州18个县(市)的综合应急救援大队200余名参赛队员紧扣“野外驻训保障、作战给养保障、无人机灭火运用”三大核心,最大限度模拟真实火场复杂环境,对标实战要求,在复杂环境中比技能、在真实场景中提本领,用过硬素质诠释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应急担当和“金山卫士”的铁军本色。
演练科目中,“无人机灭火运用”尤其竞争激烈。作为森林消防救援的“空中眼睛”和“投送尖兵”,无人机的运用水平直接关系到实战中火情侦察的效率、物资投送的精度,更关联着一线作战队员的生命安全。
“3、2、1,开始!”裁判员一声令下,3名比武队员同时拍下计时器,3处模拟火场的烟点瞬间腾起白色烟雾,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科技灭火比武拉开序幕。18支地方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利用各自携带的无人机完成“烟点定位、二维码拍摄、管带投送、物资回收”4大核心任务,用时最短者为此科目的第一名。每一秒的比拼,都将是对“科技赋能防灭火”能力的实战检验。
无人机火场侦察:5分钟定胜负
“发现1号烟点,东南方向,坡度70~80!”雅江县综合应急救援队的“90后”飞手洛绒泽仁在无人机起飞后不到两分钟就完成了首个目标定位。他一边紧盯屏幕上的热成像画面,一边通过对讲机向地面搜救队员传递信息。根据比赛规则,无人机飞手必须在5分钟内完成对3处烟点的精确定位。若超时未完成,地面找点人员必须立即出发,这无疑将大大影响比赛成绩。
“这不仅是速度的比拼,更是精准度的较量。”州森防指专职副指挥长李铁说:“在实际火场中,早一秒确定火源位置,就能为灭火争取宝贵时间。”
因火源确定及时、队员配合完美,雅江县代表队以20分41秒90的好成绩夺得该科目比赛的第一名,并最终荣获此次实战比武演练一等奖。“这段时间,队员们从早到晚全力训练,反复打磨每一个动作与协作环节,只为以赛练能,守护安全。”雅江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副大队长弟弟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科技赋能:从二维码识别到精准空投
在完成烟点定位后,无人机对设置在模拟火场的两处二维码目标进行拍摄取证。这项看似简单的任务,实则考验着无人机在烟雾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图像采集能力。
“稳住,再往左偏一点!”来自康定市代表队的飞手吉呷紧握遥控器,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让无人机保持稳定,随着快门的“咔嚓”声,清晰的图像被成功采集。
“此次实战演练让我深刻体会到科技手段在提升森林草原防灭火效率和精准度方面的作用。这让我明白,只有不断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才能更好地应对森林草原防灭火的挑战。”康定市综合应急救援大队中队长降初泽仁说道。
然而,这场演练的重头戏还在后面——载重无人机管带投送。这是整个演练中最具挑战性和观赏性的环节,也是检验无人机在灭火实战中能否发挥关键作用的重要一环。新龙县代表队的一架六旋翼无人机缓缓升空,当无人机抵达投送圈上空时,现场的气氛瞬间凝固。
“投送!”随着一声令下,无人机下方的投放装置迅速启动,3根管带如离弦之箭般向下坠落。只见3根管带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准确无误地落在了直径2米的投送圈内,没有任何部分超出界限。“成功了!”现场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实战演练:空地协同的极致考验
在地面,找点队员的表现同样关键。他们不仅要根据无人机提供的坐标快速找到3处目标点,取回标识卡片,还要将投送的管带和12个发烟罐全部带回终点。
得荣县代表队的找点队员格绒邓珠,无疑是这场地面行动中的焦点之一。他身材矫健,眼神中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当无人机传来目标坐标后,邓珠如同听到冲锋号的战士,立刻飞奔而出,快速穿梭在复杂的地形中。凭借着出色的身体素质和丰富的经验,邓珠率先找到了第一个目标点,迅速取回标识卡片。
“通过此次实战比武让我们看清了3点不足:一是复杂地形协同中,信息传递慢、配合有断层;二是极端环境下,部分队员缺乏主见、决策犹豫;三是器材操作有疏漏,新老队员技能传承不扎实。针对问题,我们已制定整改方案:强化复杂地形联合作战训练,增设高压情景模拟练心态,以‘老带新’补技能短板。”九龙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相关负责人苏勰翀表示。
“此次森林草原防灭火实战比武演练立足甘孜州山高林密、坡陡崖悬的地形特点,以实兵、实景、实装备的方式展开激烈角逐,通过实战化练兵,全面提升队伍应急处置能力。”州森防指专职副指挥长李铁介绍道,演练突出贴近实战、抓住关键、科技赋能、全要素覆盖,从帐篷搭建、后勤保障到灭火技术运用,全方位检验队伍综合能力。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