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人货梯楼层安全门经常不关,心里犯嘀咕要不要说,现在知道举报不仅能快速整改,还能拿奖励,更不用担心被针对,咱干活也更安心了”近日,在大余县南安壹号建设项目工地,泥工李师傅刚完成一处安全防护缺失隐患的举报反馈,对企业建立的内部举报奖励机制连连称赞。如今,这样的共识已在大余县28个在建项目中形成,政企协同推动的安全隐患内部举报奖励机制,正成为守护一线工人平安的 “硬核防线”。
政策引导 + 精准帮扶,推动企业 “愿建机制”
建筑施工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如何让企业从“要我建”转变为“我要建”?大余县住建局给出了 “政策引导 + 贴心帮扶”的答案。一方面通过召开专题推进会,向企业负责人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相关要求,结合近年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小隐患不除酿大祸”的严重后果,让企业深刻认识到举报机制是“花钱少、见效快”的安全保障举措;另一方面,制定标准化模板,各企业可参照标准化模板建立机制。“之前觉得建立举报机制麻烦,还担心工人‘乱举报’影响施工进度,住建局通过培训会向我们详细讲解,为我们梳理了流程,才知道机制能帮我们早发现隐患、少走弯路。” 大余县日昇建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申总说,在县住建局工作人员指导下,公司仅用2天就完成了举报制度制定。截至目前,全县 28个在建项目全部建立了安全隐患内部举报奖励机制,实现 “全覆盖、无死角”。
企业主导 + 人文关怀,让机制 “暖到人心”
“工人是工地安全的‘第一感知者’,只有让工人愿意说、放心说,机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是大余县多数建筑施工企业达成的共识。在县住建局的指导下,各企业结合自身施工特点,推出了一系列充满 “人情味” 的举措,让举报机制更贴合工人需求。
在举报渠道建设上,企业们各显其能:有的企业在项目上设置“举报接待岗”,由专职安全员轮流值守,工人可随时当面反映问题;有的设立举报电话,全天候接受举报;有的设立举报信箱。
更让工人暖心的是“保密承诺 + 及时奖励”的双重保障。所有企业均明确“匿名举报有效”,举报人的个人信息全程加密管理,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泄露或打击报复;奖励标准也更具吸引力,除了按照隐患等级给予 100-5000 元现金奖励外,不少企业还推出了 “奖励叠加” 政策 —— 季度内举报隐患数量最多、整改效果最好的工人,可额外获得生活用品、劳保用品、带薪休假等福利。
“我上个月举报了 2 处隐患,不仅拿了 400 元奖金,还被评为项目‘安全标兵’,工友们都羡慕不已。”在大余县南安镇养老院工地,农民工小张说,现在工地上找隐患、报隐患已经成了大家的自觉行动,“既为自己安全,也能拿奖励,何乐而不为?”
闭环管理 + 政企联动,让安全“长效落地”
企业建立机制只是第一步,隐患整改到位才是关键。大余县住建局推动各企业建立“举报-核查-整改-反馈-奖励”全流程闭环管理,明确规定:接到举报后,项目安全员必须在 24 小时内核查;一般隐患 3 日内整改完毕,重大隐患立即停工整改;整改完成后,24 小时内将结果反馈给举报人,邀请举报人现场确认;奖励资金在整改验收合格后3个工作日内足额发放,绝不拖延。
为确保企业机制“不走过场”,县住建局建立了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通过查阅台账、现场走访、与工人座谈等方式,定期检查企业举报线索受理、隐患整改、奖励发放等情况,对机制落实不到位、奖励“打白条”、整改敷衍了事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并在季度安全形势分析会上进行通报批评;对落实效果好的企业,在评优评先中给予倾斜。
截至目前,全县建筑施工企业累计受理内部举报线索32条,查实整改32条,发放奖励金6300元,其中2条重大隐患举报成功避免了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事故。(刘鸿文、肖丽)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