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星空的执着追光者
——记全国法制宣传先进个人、民革党员王晓东律师
● 郭晋成 通讯员毛朝阳
人物名片:王晓东,民革党员,二级律师,浙江大学在职法律硕士。现任浙江省律师协会常务理事、省律协道德与纪律委员会复核委副主任、衢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浙江青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兼任衢州市政协常委、市委党校客座教授、市新联会会长等职。
从业25载,王晓东以专业为剑、以公益为盾,在法治天空划出璀璨轨迹,被誉为"百姓身边的法律守护者"。
以学为舟,在专业深海中破浪前行
"律师的尊严,藏在每一个经得起推敲的案件里。"这是王晓东的执业信条。从自考法律大专到浙江大学在职\法律硕士,他用了整整十年完成法律知识的系统构建。25年前,当这位非科班出身的律师第一次走进法庭,他便立誓要做"让法官愿意倾听的辩护人"。
2004年龙游县王女士案,堪称其职业生涯的里程碑。面对交通事故与医疗纠纷交织的复杂案情,他顶着盛夏烈日跋涉乡间,用三天时间找了12个证人,核实相关事实;为厘清死亡原因,七赴杭州联系法医,并对医疗事故作阵述答辩。最终推动案件突破——司机赔偿9000元、医院补偿5万元的调解结果,开创了该法院同类案件合并审理的先河。法官感叹:"这个案件让法律看到了人性的温度。"
在代理熊某福坠桥案时,他更显法律人的智慧与担当。面对诉讼时效争议、已签署补偿协议等不利因素,他通过实地勘查发现工地未设置有效警示标识的关键证据,在法庭上以"诉讼时效中断事由""协议主体不适格"等精准论点扭转局势,为当事人争取到合理赔偿。当委托人将镌刻"法律援助,为民请命"的锦旗送到律所时,这位硬汉律师眼眶湿润:"百姓的认可,比任何荣誉都珍贵。"
近年来,他主导的郑某某涉黑案辩护、某物业公司追偿权纠纷案等,均以专业素养赢得司法认可。其中物业案更被央视《经济与法》栏目深度报道,成为普法经典案例。他撰写的《保险诈骗罪的认定与分析》等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实现实践与理论的双向赋能。
以爱为盾,在公益路上笃定前行
"法律人的价值,在于让弱者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温度。"作为民革衢州市委律师支部主委,王晓东将公益情怀融入血脉。
贵州籍拾荒者潘某林被砸致残案,是王晓东公益生涯的动人注脚。当看到当事人用砖块木板搭建的"家"、锅里冰冷的红薯时,他彻夜调取工地监控,最终证明警示标识系事后补设。法庭上,王晓东手持施工日志与证人证言慷慨陈词:"法律不能让弱势群体为生存冒险买单!"最终为潘某林争取到2.4万元赔偿,更推动当地建立建筑工地安全监管新规。
从武警支队法律顾问到中小学法治副校长,从民法典宣讲团副团长到乡村振兴学院讲师,王晓东律师的公益足迹遍布衢州大地。10余年来,他开展普法讲座近200场,受众超5万人次;在电台"以案说法"栏目解答法律咨询3000余次;带领团队每月21日参与市领导信访接待,化解矛盾纠纷百余起。2020年疫情期间,他牵头编写《疫情防控法律实务汇编》,为300余家企业提供法律风险评估,相关做法被全省推广。
在他的带动下,民革律师支部形成"1+N"公益模式:设立困难学生助学基金、建立环卫工人爱心驿站、组建疫情法律服务团……支部连续多年获评省、市级先进集体,成为衢州统一战线的一面旗帜,他自己获评民革浙江省优秀党员。
以责为笔,在参政议政中书写担当
作为两届市政协常委,王晓东将律师的敏锐观察转化为地方基层治理的"金钥匙"。他提交的《关于建立法审员制度的建议》推动衢州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执法单位法律顾问全覆盖;《构建商品房纠纷调处快速机制》提案促成市住建局联合12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多年来,他领衔提交政协提案23件和社情民意,件件聚焦民生痛点:从打击"司法黄牛"到细化监视居住制度,从物业纠纷多元化解到疫情下企业纾困,字里行间彰显法治温度。
在立法领域,他更是衢州法治建设的"智囊团"。他参与《衢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等5部地方性法规修订,提出"建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后评估制度""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等30余条建议,多数被采纳。立法机关评价王委员的建议既有专业深度,更有人文关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从临时工到二级律师,从普通党员到全国普法先进个人,王晓东用25年诠释了法律人的初心。他的卧室里挂着两幅字:一幅是"铁肩担道义",一幅是"妙手著文章"。前者是他对职业的承诺,后者是他对法治的礼赞。
如今,这位"不惑之年"的律师依然保持着三个习惯:开庭前夜必通读案卷三次、每年不少于办理二件法律援助案件、每年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30天。
他说:"法律人的精彩,不在聚光灯下,而在每个案件的精益求精中,在每场普法的娓娓道来里,在每次参政议政的建言献策间。"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