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太原讯(郭晋成 通讯员杨润德)“我们要让山西人吃上自己养的新鲜三文鱼。”怀揣这样的初心,晋源区“新农人”刘源大学毕业后回到故乡,从管理学跨界从事水产养殖业,利用太原冷泉水的独特优势,引进北欧循环水养殖系统,用近十年时间成功养殖出媲美深海品质的三文鱼。
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三文鱼是来自深海的高端食材。刘源坦言,最初提出要在太原养大西洋鲑鱼时,身边的人都觉得不可能。大西洋鲑原生于北大西洋,它对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水温、水质、溶氧、盐度这些指标的范围都非常小,要求特别精确。但他凭借此前成功养殖淡水虹鳟鱼的经验,坚信只要模拟出适合三文鱼的生存环境,就能突破技术壁垒。然而,现实远比想象艰难。第一批鱼苗从烟台运回太原后,由于运输过程中的缺氧问题,大量鱼苗在抵达后陆续死亡。看着鱼一批批死掉,团队里有人想放弃,但刘源并未退缩。他不断调整运输方案,最终发现8斤左右的亚成体三文鱼适应能力更强,运输成活率大幅提高。在损失了几千斤鱼、交了近20万元“学费”后,运输难题终于被攻克。
“在此之前太原的消费者们吃到的三文鱼一般都是冰鲜的,从出厂到上到餐桌差不多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但是像我们这个鱼,我们第一天宰杀经过二十四小时的冰鲜排酸第二天就可以送到消费者的餐桌上,它的新鲜度非常好。”刘源自信地说。
如今,刘源的三文鱼养殖基地年产量突破3.2万斤,带动了从鱼苗繁育到冷链配送的完整产业链。基地每天稳定销售25公斤到30公斤,日营业额在万元左右,基地自营的抖音号也成了热卖窗口。他希望以自己为起点,带动大家在太原把三文鱼产业发展壮大,希望把更多附加值高、发展前景好的新兴产业带到乡村,带领乡亲们走出一条“兴农路”。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