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太原讯(郭晋成 通讯员杨润德)11月4日,区政协副主席王小鹏带领部分政协委员深入晋祠宴餐饮服务公司、“晋祠有礼”太原市种植类非遗传承体验中心、炉食人人马马非遗工坊、晋祠桂花元宵非遗工坊开展深入调研,旨在推动传统技艺保护与传承,助力传统技艺美食焕发新机,区文旅局、区政协相关委室一同参加。


晋源文脉悠长,非遗传统技艺丰富,为探索推动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区政协将“推动传统技艺保护与传承,助力区域文化品牌建设”作为年度重点协商课题。调研组一行实地考察传统技艺项目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情况,各工作室负责人从历史渊源、工艺特色及产业化发展成果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委员们近距离观摩指尖上的非遗技艺,倾听老手艺背后的故事,思考着传统技艺传承发展的“破圈”之策,并与传承人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山西晋祠宴餐饮服务公司(稻荷听泉餐饮公司),位于晋祠公园餐饮服务区内,是集非遗传承,非遗美食品鉴、表演、研学、旅游接待为一体的多元化餐饮机构。主要保护和传承的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源家宴八碟八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源牺汤”和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源香酥鸭”。晋源本地非遗特色食品有:晋祠桂花元宵,红枣馏米,晋源糍粑,猪血灌肠等等,以及山西非遗面食刀削面、炝锅面等。由非遗传承人、中国晋菜大师、中华金厨奖获得者郑永强驻店主理。


“晋祠有礼”太原市种植类非遗传承体验中心,于2024年投入使用,位于晋源区古唐街晋祠公园南门一侧,晋祠公交停车场北侧商铺内,是集非遗展示、体验、传习等于一体的特色空间,致力于打造晋阳特色农文旅商IP。中心一层,有非遗直播间,是非遗产品面向大众的前沿阵地。通过直播镜头,晋祠大米、晋祠桂花元宵等非遗产品的制作工艺、背后文化被一一展现。旁边的产品展示区,各类非遗产品琳琅满目。重点展示的晋祠大米,拥有3300多年种植历史,还有以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米油、米醋、米酒等,尽显地域特色。二层为非遗工坊,可制作元宵、米粽、花馍等特色美食,也可开展研学活动。

炉食人人马马非遗工坊集合了太原独有非遗炉食人人马马制作、展示、销售、文创、研学体验于一体,全方位的让大家了解人人马马背后的晋阳文化和未来发展方向。工坊划分了四个区域,有炉食人人马马展示销售区、炉食人人马马文创糕点制作加工区、晋源传统非遗融合文创区、炉食人人马马非遗课程研学区。

晋祠桂花元宵非遗工坊于2023年正式挂牌。工坊主要用于制作桂花元宵以及元宵的售卖等,其主要产品是晋祠桂花元宵及其创新口味产品。工坊内有十几名工人共同参与元宵的制作,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包括一泡、二淘、三晾、碾米、炒作、做馅、滚制等。特别是滚制工序,采用“六蘸六滚”的古法工艺,使元宵形如珠玉、色如霜雪。工坊内引进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但仍保留了石磨碾制等传统工艺,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汁原味。晋祠桂花元宵的制作技艺由韩家世代传承,目前工坊由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韩福元及其儿子韩伟共同经营。除传统的桂花口味,工坊还推出酸甜可口的沙棘元宵、健康低卡的木糖醇元宵、醇厚浓香的黑芝麻元宵等创新口味,深受年轻人喜爱。

调研组一行对晋源非遗技艺在与文创文旅融合发展取得的成果以及传承人坚守执着的创新精神给予高度评价。但同时也认为还存在规模小、宣传效果不明显、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等问题和困难,并现场交流推广合作意向,表示将结合个人优势特点持续关注和支持晋源传统技艺发展。
王小鹏指出,如何助力晋源味道走向全国,为全区经济发展持续赋能,是本次调研的重点和目的。委员们要在深入调研了解的基础上,用心思考,结合个人优势,为助力传统技艺活态传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献策出力。区政协将持续开展推动传统技艺保护与传承调研协商,出实招、献良策、搭平台、聚合力,为深入挖掘传统技艺的社会经济价值,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