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部级水稻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乐安县今年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聚焦“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早稻扩面增产为突破、“五良集成”(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技术为核心,多措并举激发粮食生产潜能,早稻单产提升工作成效显著。全县早稻播种面积达26.01万亩,高标准农田覆盖率提升至74%,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26%,成功探索出一条适合丘陵地区的粮食增产增效新路径。
(乐安县高标准农田与机械化作业场景)
一、筑牢“耕”基,唤醒土地潜力
高标准农田强筋骨:2025年投入450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新建0.5万、改造1万),实施田块整治、地力提升等六大工程,实现“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5%,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基础更加坚实。
撂荒地复耕增沃土:创新运用“卫星监测+网格管理”,依托“农事直通”系统精准定位6163.52亩撂荒地,推行“水稻优先、旱粮补充”策略,目前复耕整改率达100%,新增粮田超2000亩。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通过政策激励和技术帮扶,荒地变身高产田,土地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
土壤改良焕生机:推广应用秸秆还田、有机肥还田、种植绿肥、稻油轮作等耕地土壤培肥改良技术,提升耕地质量。针对酸化、板结等问题,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依托测土配方施肥公共云服务平台等,完成709个土壤样本采集分析。通过“线上指导+线下服务”模式,实验测土配方施肥面积90.5万亩,技术覆盖率达95%,提高施肥指导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为增产筑牢地力基础。
二、科技“慧”农,良种良法赋能增产
扩面稳产政策实:落实机械化生产补贴(实施水稻机插田块每亩额外补贴60元),加速农业机械化普及。实施规模种植奖励(种植早稻50亩以上并参保大户每亩补贴60元),吸引新型经营主体参与规模化生产。早稻面积同比增长3%,预计总产提升3%。
优种推广提品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新品种选育,组织开展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及现场观摩,推进品种更新换代。双季稻区早稻主推中嘉早17号、湘早籼45等高产稳产品种,晚稻主推五优华占、泰优871等优质丰产品种;再生稻区主推玮两优8612、甬优4949等耐高温、宜机收品种。良种覆盖率达98%。配套集中育秧、机插秧技术,秧苗成活率提高20%,预计亩均增产50公斤以上。
绿色技术增效益:推广“机械侧深施+缓控释肥”“无人机精准施肥”等“三新”技术,建设0.8万亩早稻示范田。实施“三控”技术(控肥、控药、控水)和病虫害统防统治,化肥用量减少12%,农药利用率提高10%,早稻亩均节本增效50元。
三、服务“联”农,机械化打通增产堵点
全程机械提效率:深入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水稻机插、机抛、机防等农机化集成技术应用,建成12个机械化育秧中心和2个区域农机服务中心,投入耕整机5628台、插秧机234台、收割机737台,水稻机耕水平达98.45%、机收水平达98.09%,农机作业效率提升30%,生产跑出“加速度”。
全链服务降成本:创新“农技员+合作社+农户”服务模式。组建县级技术指导服务组,对接省级专家李大明团队,开展“一对一”跟踪服务,指导各乡镇落实单产提升措施。公溪镇合作社提供“耕、种、管、收”全程托管服务,亩均成本降低100元,订单面积扩大至5000亩,助力小农户搭上“现代农机快车”。
全域推广强应用:依托农技推广APP、云上智农APP、江西12316专家微课堂及农民常用短视频平台,推广水稻高产抗逆品种及机械化生产技术,提升技术知晓率和覆盖面。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振兴青年农技人员“培基”等行动,吸引创业青年加入种粮队伍。成立农技推广专家组,广泛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有效推广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四、创新“聚”力,示范引领全域跃升
示范片辐射带动强:全县打造2个万亩片、10个千亩方、20个百亩田,集成展示高产栽培、智能节水等技术,预计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单产提升3%。
政策驱动增活力:出台大面积单产提升专项方案,整合政策资金,推动项目、资金、人才、资源聚集。支持规模主体创新模式,“主体示范+政策激励”双轮驱动,推动粮油单产水平持续攀升。
测产验证显成效:江西农业大学和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专家测产结果显示,龚坊镇南边村示范区种植的早稻“陵两优179”平均亩产达632.9公斤,创该品种亩产新高。
(专家们在乐安县龚坊镇南边村示范区进行早稻测产验收)
成效总结:
乐安县早稻单产提升成效显著:“科技+良田+服务”打造丘陵增产“乐安方案”
作为部级水稻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乐安县今年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聚焦“稳面积。”乐安县早稻单产提升成效显著:“科技+良田+服务”打造丘陵增产“乐安方案”
呈现“面积稳、单产增、效益优”的良好态势,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乐安方案”(叶新贵 倪长生)
(作者单位:乐安县农业农村局)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