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险

陕西绥德非遗传承人李龙 秧歌舞出最炫民 “ 俗 ” 风

2024-05-07 23:15:07    来源:中国应急安全网    

本网陕西绥德讯(郭晋成 刘 涛 丁建飞)在陕北各地,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间,秧歌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秧歌有许多种,有“大场子”秧歌、“小场子”秧歌,其中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小场子”秧歌中的“踢场子”。

23204254777838566_13.jpeg

李龙是陕西绥德县文化馆的一名“踢场子”演员,也是市级非遗绥德“踢场子”传承人。他从12岁开始学习秧歌,到现在已经从艺整整27年,把秧歌从绥德扭到榆林、西安、北京,乃至德国等地,让绥德“小场子”走上了国际大舞台。2018年5月,李龙被认定为绥德“踢场子”县级传承人,2021年11月,又被认定为绥德“踢场子”市级传承人,还荣膺绥德县第一批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2321317674353959_13.jpeg

学艺之初,李龙跟随剧团赶庙会戏,这村唱罢到那村,三天一搬家,四天一倒台,不仅风吹日晒,还得赶路装台,坐的是箱车,睡的是破窑,艰苦的日子差点让李龙坚持不下去,直到黄土地艺术团向他伸出橄榄枝,才让他重拾艺术的信心。

1999年,黄土地艺术团要去神木演出,因为少了一个男演员,时任黄土地艺术团副团长贺世成带上李龙,并让他参演了舞蹈《霸王鞭》,受到老师的肯定,当年就被正式聘为黄土地艺术团的演员。特别是他表演的陕北二人场子《乡恋》分别获得了陕西省第五届艺术节、陕西省2009年度舞蹈大赛、陕西省第三届农民文化节,全省群文系统业务干部才艺大赛的金奖和一等奖,更加坚定了他走上“踢场子”艺术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他先后随团到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以及海外南欧参加各种文化艺术交流、比赛、展演活动,获得金奖、银奖、山花奖、群星奖、表演奖、创作奖、导演奖、辅导奖、个人奖、集体奖50多个。

23220317683248132_13.jpeg

陕北秧歌之所以长盛不衰,与老一辈艺术家不断学习、琢磨、总结、探究、完善、升华和传承是分不开的。第一代艺人把从无到有、从隐到显、从弱到强的踢场子嬉戏套路,形成了完整的表演格式,使其在陕北大地火起来,在中国民间舞的圈和道上传开去。第二代“踢场子”的人,则大多数是专业演员,他们已经有了时代的审美眼光和思维意识,并用时代的文化理念进行新的解构、调适、重组和升华。李龙则属于第三代“踢场子”传承人。

“小场子”秧歌对演员各项技能要求比较高,演员不仅要会舞蹈,还要会武术动作。李龙在贺世成等老一辈“踢场子”名家的指导下,早起晚睡,勤学苦练,逐渐练会了走、扭、摇、摆、踢等基本动作和“二起脚”“三脚不落地”“黑虎掏心”“柳树盘根”“金鸡独立”“二郎担山”“左右挡步”“弓步得意式”等武术套路。随着演出场次增多,“踢场子”技艺日渐精湛,对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2322352757428469_13.png

李龙介绍说,“二人场子”表现的是旧时代夫妻取笑逗趣、嬉戏玩耍,“三人场子”表现的是大小老婆为男主人争风吃醋的情节,在过去,无论是男角还是女角,都是由男的扮演,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的女角则由女演员来扮演,节目看起来更接地气一些。表演过程中虽然有专业程式动作,但也要根据现场人物和气氛临场发挥,“踢”同一个“场子”,一次一个样,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一场。舞台上男女角色通过逗、喜、斗、撩,形成一种情景交融、刚柔相济、动静协调、张驰相宜、嬉逗成趣、独特的艺术表演风格。

“踢场子”是陕北独有的民间舞蹈表演艺术,要想在当今多元的文化状态中走出黄土地,走向全国,必须有机地融合、借鉴、渗透其它民族、民间的优秀表演艺术,沿着取材于民间、规范于课堂、升华于舞台的途径,合所有陕北文化、文艺人之力才能完成。

“现在的‘踢场子’有了前人总结的图解和动作程式,在传承中更容易掌握,但是陕北文化依然是文艺的灵魂,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不断提升。”李龙表示。如今,李龙不仅在县文化馆担任“踢场子”老师,还在绥德、米脂、定边、榆阳区等地开展“踢场子”秧歌培训,在部分中小学担任课外辅导老师,担当起新时代文化和文艺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艺术没有止境,绥德‘踢场子’想要更好的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我们不仅要传承前辈留下的艺术精髓,还要不断拓展、创新,把陕北文化传播的更广、更远!”李龙说。

[编辑:郭晋成]
免责声明:应急安全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安全重于泰山
文明交通
消防安全
关于我们
中国应急安全网是由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主办,通过整合即时权威资讯,以全媒体报道模式,全面介绍中国应急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突发事件,为创造安全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 应急安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易应急科技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
合作:18910092677  15811513338
电话:010-85795675
微信:18910092677
QQ:962409631
邮箱:china_yjaq@163.com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

官方微博

网站简介| 组织架构| 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招聘英才|网站声明|人员查询|志愿者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主管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产业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易应急科技研究院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10092677  京ICP备19022393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4430号

版权所有:北京匡正应急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9 YJAQ.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