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山西讯(郭晋成 通讯员杨润德 梁月仙)金秋晋祠,文脉流淌。10月26日,由山西经贸职业学院与山西晋之源文化产业集团深度携手共建的山西经贸职业学院农文旅现代产业学院即“晋祠有礼”非遗传承中心迎来泰国六所高校校长文化交流团,一场以文化为媒、以产业为桥的跨国文化交流在此开启。


山西经贸职业学院负责人袁丽华代表校方以“教育激活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为主题全面介绍产业学院建设成果。围绕校企合作模式,打破校园与产业壁垒,让高校教育资源精准对接晋源文化产业需求,为乡村振兴培育‘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人才,也为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动能,让交流参访团深刻感受到产业学院在产教融合领域的创新实践与责任担当。


山西晋之源文化产业集团负责人郭志文详解农文旅板块项目时表示,集团依托产业学院平台深化校企协同联动,系统挖掘晋源区非遗、农耕、山水等特色文旅资源并实现“串珠成链”,成功打造“可看、可玩、可传承”的文化产业生态。这一以非遗文化传承保护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让交流参访团清晰看到产业学院作为连接教育与产业、文化与发展的“纽带”作用,充分凸显其作为校企协同典范、文化传播枢纽、人才培养高地的核心价值。

在互动体验环节,晋源区独具韵味的非遗文化让交流参访团赞不绝口。“馍承古韵,指尖生春”,麦香萦绕间,形态各异的晋阳花馍宛如绽放在晋阳大地的艺术奇葩,将传统手工技艺与民俗底蕴融于一体。另一边的太原剪纸则层次丰富、虚实相生,既有“龙凤呈祥”“连年有余”等象征吉祥如意的纹样,也有春节庙会、端午赛舟等民俗风情的刻画,更有晋祠古韵、龙城春秋等历史场景的呈现。一幕幕非遗风采引得交流参访团连连称奇、满心惊喜。指尖拂过葫芦雕刻的细腻纹路,他们惊叹“这是匠心的温度,更是文化的密码”;目睹刻瓷、沥粉贴金的精湛技艺,他们直言“每一件作品都是晋源文化的鲜活载体”;亲手转动糖画勺、摇滚元宵粉时,欢声笑语中满是对民俗体验的沉醉;品尝馏米、糍粑等非遗美食时,味蕾间的香甜让他们频频点头,“从食材到美食,看到了晋源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同行的一位泰国校长感慨:“产业学院不仅是人才培养的高地,更是让世界读懂中国非遗文化,打开一扇中囯乡村振兴的窗口,这样的产学协同校企合作模式太有借鉴意义了!”

活动尾声,双方互赠特色礼物——晋源非遗手作承载着山西文化的厚重,泰国特色礼品传递着跨国友谊。合影定格的瞬间,不仅是一次产教融合交流的圆满落幕,更是产业学院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互鉴的崭新起点。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