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的坚守者
——记江山实验小学音乐老师严蕾
● 郭晋成 通讯员毛朝阳 周燕 蔡新芳
“严老师,您什么时候来保安小学看我们?”
“严老师,暑假的早晨我想每天都能爬上山坡给您唱首歌!”
“严老师,您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再走上城里的领奖台?”
这个暑假,严老师过得很充实,又很有意义。来自山区小学9位留守儿童通过手机屏幕,常常给她带来“惊喜”:向她问候,为她演唱歌曲……。
屏幕上此起彼伏的声音,来自59公里外浙江江山市山区保安小学的孩子们——他们大多是“留守儿童”;而这位“严老师”是江山实验小学的音乐老师严蕾。这些质朴的问候,已成为她与山区孩子们心照不宣的牵挂;而这份绵长的“牵挂”,正源于“云端课堂”的联结。
云课堂与9位留守儿童
2022年3月,得知江山市教育局选拔艺术互联网学校帮扶教师的消息,党员严蕾第一时间报了名。“为山区孩子教育贡献青春和力量”——她深感一名党员与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毅然踏上了一段跨越山水的教学探索之旅,开启了跨地区教共体与师徒结对帮扶的暖心征程。
三年来,78节云直播课堂,不仅跨越了59公里的空间阻隔,消融了无形的艺术边界,更拉近了9位留守儿童与这位城里“严妈妈”的心灵距离。严蕾用爱与音符,在两座城市间架起了一座情感交融、艺术互通的连心桥!
山区孩子受限于家庭环境,他们的音乐基础普遍薄弱。如何让他们听得真切、看得分明、学得扎实、唱得动人,真正将音乐知识融入心田?这位在全国、省、市屡获殊荣的音乐名师,沉下心来,为山区孩子量身定制教案:环节力求简化,内容力求浅显,进度适当放缓。她追求每一节课都如种子落地般扎实,能在孩子们心中稳稳扎根。
严蕾的第一节云课堂,选择了舒曼的《梦幻曲》作为见面礼。课前,她在党员笔记上写道:“要让山里的孩子知道,音乐不分城乡,美没有边界。”然而,当摄像头对准保安小学的教室时,她的心揪紧了:9张怯生生的小脸挤在斑驳的课桌后,校服沾着泥土印。面对屏幕里的老师和钢琴,孩子们如同受惊的小鹿,教室里寂静无声。
“同学们,知道这支曲子里藏着一个爷爷的童年吗?”严蕾搬了把椅子坐到摄像头前,像讲故事般娓娓道来:她边说边随旋律轻轻晃动身体,手腕划出优美的弧线:“你们看,音乐就像风,会推着我们的肩膀摇啊摇……”屏幕那头,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迟疑地跟着摆了摆头,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严蕾关掉伴奏,清唱主旋律,手指在虚拟琴键上跳跃:“来,试试用‘啦’跟唱,就像对着大山喊回声。”起初大山里的孩子声音细若蚊吟。当她故意唱错一个音符时,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突然大声喊:“严老师,这里不对!”那一刻,严蕾笑出了眼泪。她在党员帮扶手册上郑重记下:5月18日,保安小学的孩子们开始“敢说话”了。
从此,她的课堂多了“音乐故事时间”——教《牧童短笛》时,她特意拍摄学校附近田野放牛的场景,告诉孩子们“音乐里的牧童,和咱们山里放牛羊的孩子一样快活”;讲《欢乐颂》时,她请城里的学生录制合唱视频,让山里的孩子明白“快乐是可以合唱出来的”。
面对一张张童真的笑脸和对音乐期盼的眼神,更激起了她对音乐教学的热情与执爱,她也一直为自己是一位音乐教师而感到自豪。
用她自己的话说,音乐教学虽然没有像语数老师那样的考试压力,但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音乐课,却也并不很容易。为了让学生喜欢上她的音乐课,她十分注重研究教学方法,借助音乐,给学生以美好的享受。
每堂课,她总是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和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性使用教材,设计教案,认真准备教具,课堂教学中精心组织安排。她说:只有准备充分才能上好音乐课,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做得更好。每天晨曦微露,她就早早到校;暮色茫茫,她还在备课或排练。
有位名人这样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她的音乐课中没有指责和嘲笑,只有宽容与鼓励。她让每堂音乐课充满生机,让学生用心倾听,合作学习,与童心一起飞翔。
一根网线串起城乡,一支曲子唤醒心灵。艺术互联网学校让山区的孩子共享音乐之美,让城乡教育走向“零距离”,也让严蕾深深地爱上了这群大山里的孩子。
留守儿童李何锶孤独而自卑的姑娘。初次上课,她落寞地坐在角落,低垂着头,与欢乐的课堂格格不入。严蕾请她唱歌,那微弱却清澈独特的音色,让严蕾眼前一亮——这是棵好苗子!她随即鼓励小锶参加江山市歌唱比赛。
借助互联网,一场全方位的线上特训就此展开:严蕾录制示范视频供她揣摩,利用休息时间进行线上指导。音准不稳,就练音阶;节奏不准,就做专项训练……最终,小锶为保安小学捧回了第一张江山市“三独”比赛声乐奖状。当小锶举着奖状凑到屏幕前,眼里的光芒比奖状的金边更闪耀时,严蕾欣慰地点头,目光轻轻落在办公室的
党员承诺牌上——“我是党员,是老师,山区孩子们在哪,我的课堂就在哪”——那上面的字迹,仿佛也因这份喜悦而愈发清晰。跨越山河,只为“让美丽的歌声在高山之巅飘扬”。每一步,都印着初心,闪耀着党徽的光芒!这张奖状,让小锶战胜了自卑,更让艺术的火种正点亮无数像她这样的留守儿童的心灯。
能歌善舞 绽放自我
2001年,19岁的严蕾刚从浙江省艺术学校毕业,正值豆蔻年华的她,意气风发。学校根据她的专长让她担任音乐专职教师。初出茅庐的她凭着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在教学中寓教于乐,把自己对音乐以及舞蹈的热爱与教育工作紧紧联系在一起。她的课堂像磁石般吸引着学生。
歌声、笛声、琴声是她对音乐事业的追求;睿智、大气、灵动是她对舞蹈编排的创新;任劳任怨、乐于奉献是她对教育事业的赤诚注解。20多年来,她对音乐教学情有独钟,如饥似渴地潜心于音乐教学的探索和研究中,积累了扎实的专业技能与较丰厚的理论功底,在全市艺术教师队伍中崭露头角。
她撰写的多篇音乐教学论文在《时代教育》《衢州教育》等刊物发表;多个课题立项并获奖,撰写的多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在严老师的指导与训练下,学校学生参加各级艺术比赛成果喜人,编排的节目在全国、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级获得一等奖。正是因为她对自己要求高,做事一丝不苟,要求尽善尽美,在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从2001年踏上讲台至今,二十多年间,严蕾每年为学校编排的舞蹈节目,在江山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中从未缺席,且无一例外都将一等奖收入囊中。这份“年年夺冠”的成绩单,背后是她对艺术编排近乎苛刻的打磨——从选曲、编舞到服装道具设计,每个细节都反复推敲,大到整体舞台呈现的张力,小到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的精准表达,她都带着学生逐帧抠练。多少个放学后的黄昏,多少个周末的午后,排练厅里总回荡着她指导的声音,学生们的动作从生涩到流畅,情感从拘谨到饱满,都浸透着她的汗水。正是这份对艺术品质的执着坚守,让她编排的节目成了市艺术节上的“常胜招牌”,也让学校的艺术教育在一次次获奖中积累起深厚的底气。其中创编的歌舞剧《鲜艳的红领巾》的视频,被多个学校借去传唱。学校也多次获得浙江省中小学艺术节优秀组织奖。无疑,艺术教学的花朵在学校绽放,这中间凝聚着她的无数心血。
作为一名音乐老师,严蕾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对学校以及市局教研室领导所交给的各项任务,她总是主动承担,从不推卸。除了课堂教学,严蕾在艺术实践与活动组织中同样展现出过硬的专业能力,她用爱心上好每堂音乐课,用“匠心”编排好每一个节目,用奉献之心导演每台晚会。她多次担任江山市教育系统晚会的总导演。江山市教育局第34届教师节庆祝大会,她应邀担任大会的执行总导演。接到任务的时候正是学期末,也意味着她已经没有了暑假。为了力求创新、追求完美,严蕾说:每时每刻她的脑子里都在思考。吃饭想,走路想,甚至连睡觉的时候也在想,感觉就连睡觉大脑也没有停息过。有时凌晨一两点钟突然来了灵感,她就马上开启电脑继续工作。家人们也非常积极配合她的工作,承担了教育和照顾两个孩子任务,让她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学校庆祝大会筹备组成员们也放弃了许多的休息时间。一次又一次的加班,一次又一次的研讨。最终晚会得到了市委领导以及教育局领导们的一致好评。
互助帮教 精彩纷呈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
严蕾总把自己积累的知识、经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作为艺术互联网学校帮扶教师,她对结对的山区小学结对的助教小吴老师特别关心和用心。帮扶伊始,担任助教的吴双萍老师还是一位对“互联网教学”茫然的数学教师。首次合课,她不知如何调试设备,上课铃响,孩子们仍在排队。屏幕这头的吴老师心急如焚,严老师却灵机一动,笑着对孩子们说:“我们先玩个‘听声辨位’的游戏,比比谁的耳朵最灵!”课后,严蕾立刻给吴老师发去长信息,详列设备调试步骤,还特意录制了操作视频。
为了让云课堂更流畅,两人逐渐形成默契:每周三晚视频通话,严蕾讲解下周教学思路,吴老师反馈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三年来,她们微信畅聊共谋计划,电话沟通探讨优化,视频对话分析表现,全面复盘追求教学相长。云端课堂如插上翅膀,让山区孩子与城里孩子一同遨游在美妙的音乐世界。如今,吴老师已能独立设计云课堂教案。那些曾让她困扰的“城乡差异”,反而成了教学设计中最鲜活的灵感源泉。艺术互联网学校让跨时空的交流合作成为现实。严蕾、吴老师,还有山区那群可爱的孩子,在彼此的滋养中共同成长。
三张奖状见证了小吴老师与严蕾的共同成长。一张是助教吴双萍老师荣获的“浙江省优秀助教”称号,一张属于严蕾的“互联网课堂教学一等奖”,还有一张是严蕾与吴双萍“双师一班”的“优质课堂教学一等奖”。它们浓缩了城乡两位教师的汗水与智慧,更见证了她们并肩前行的成长足迹。
深耕教研 薪火相传
严蕾在日常教学中对教材的钻研同样一丝不苟。她始终扎根课堂一线,反复研读中小学音乐新教材的编排逻辑与教学目标,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梳理教学重点,甚至对每首乐曲的节奏处理、每个乐理知识的呈现方式都反复推敲,力求让抽象的音乐知识变得生动易懂。
这份深耕不辍的态度,让她在江山市中小学音乐新教材培训中脱颖而出,受邀担任主讲人。讲座中,她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教材难点突破、跨学科融合设计到趣味教学方法,将自己对新教材的理解与创新用法倾囊分享,赢得了在场教师的一致认可。
除了在互助帮教中倾囊相授,很多来该校学习的音乐教师在她的传、帮、带下,课堂教学方面也快速成长。在指导青年教师时,严蕾同样不遗余力。她带教的几位新老师,从备课环节的教案打磨,到课堂上的互动设计,再到教学细节的优化调整,都得到她细致入微的点拨。在她的帮助下,这些年轻教师迅速站稳讲台,多位在市级、区级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比中斩获一等奖,成为当地音乐教育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
在严蕾的带动下,这样的教育实践正在江山不断延伸。如今,江山市42位像严蕾这样的主讲教师,正借助数字教育的独特魅力,跨越山河阻隔,让600多位山区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数十所山区小学,终将向着教育的更高峰攀登,书写新时代教育的崭新篇章。
面对新课题,新征程,严蕾和其他网课教师一样,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更多美妙的歌声,从高山之巅飘向远方……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