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险

晋水源流汾水曲 晋源馏米韵流长

2025-08-22 20:48:40    来源:中国应急安全网    

本网太原讯(郭晋成 通讯员杨润德 崔莉霞)“馏米,馏饭啊,又香又甜的热馏米——”每天清晨,晋源的大街小巷总会响起这悠长而温暖的叫卖声,像一缕晨光,熨帖着每个人的胃口与心神。

馏米,是晋源人心中无可替代的美食。它软糯香甜、米枣交融,冷热皆宜,吃过的人无不赞叹。这份传承千年的美味,源于千年水稻圣地——晋祠。

20575568638475433_13.jpeg

“晋水源流汾水曲,荷花世界稻花香。”晋祠水稻,至今已有三千三百年种植史,素有“北米之最,皇家贡品”之誉。得黑土滋养、难老泉灌溉,晋祠大米“七蒸不烂,味美而殊”。以本地江米经自然发酵,再配以红枣上锅蒸透,便成就了这一碗米香四溢、口感绵韧的地方风味。

在晋源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韩福元与儿子韩伟共同经营的工坊里,老味道被一如既往地守护。

20570113945811564_13.jpeg

韩伟细细道来制作精髓:江米需入缸,用清水浸泡三至四日,待其自然发酵,水中冒出细密气泡,飘出微酸气息。发酵好的米需经历四到五遍的淘洗,直至淘米水逐渐清澈透亮,米粒光洁如玉,褪去酸涩,只余本真的米香。

红枣,选肉厚味醇的交城骏枣,提前上屉蒸足半小时,达到八分熟,去核后枣肉愈发绵密甘甜。米与枣,恪守十比三的黄金配比,多一分则夺米香,少一分则欠甜润。

20593742074306296_13.jpeg

蒸制的容器,是传承至今的古法陶制“祭盔”,其壁厚底深,受热均匀,牢牢锁住水稻和红枣的精华。铺上洗净润湿的笼布,便开始一层层地构建风味殿堂:第一层,必须是红枣,铺满盔底,并用指腹轻轻按压,使其平整服帖,便于受热出汁;第二层,均匀铺上米粒;第三层,再是红枣……如此往复,共三层米、四层枣,七层交叠,风味渐浓。

铺料完成,用一根木筷,垂直扎孔直抵盔底,让每一粒米、每一丝枣肉都均匀受热。最后,用湿润的笼布仔细塞紧祭盔与铁锅间的每一丝缝隙,杜绝漏气。盖上锅盖,大火猛攻一个小时,一场香甜的革命在高温下悄然完成。

一小时后,眼见蒸气升腾鸣溢,便进入下凉环节,凉白开加少许糖充分融化,均匀淋洒蒸料表面至完全浸润,再行慢火焖制半小时。

时辰一到,揭盖瞬间,蒸汽奔腾如云雾出山,浓郁的米香枣甜扑鼻而来。眼前的馏米,白米已被枣汁浸染成温暖的枣红色,晶莹剔透,黏糯能拉出长长的金丝;红枣早已化为深红的蜜膏,与米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入口是极致的软糯,香甜在舌尖层层化开,枣的醇厚与米的清润平衡得恰到好处,回味无穷无尽。

晋祠馏米起源于祭祀传统,与古老民俗血脉相连,与晋祠文化共生共存。其最初为祭祀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与其母邑姜的供品,讲求“虔诚”与“洁净”。所用糯米象征丰收圆满,红枣寓意喜庆甘甜,所用器具“祭盔”更是祭祀专用礼器,承载着先民对天地祖先的敬畏。

随时间流转,馏米渐从祭坛走向民间,因循着“第一捧稻祭于祖先,第一碗米献于老人”的传统,融入晋源人的节庆日常。明清时,已成为晋祠周边村落红白喜事、年节仪式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中。春节时的“腊八馏米”,更揭开了一年腊祭的序幕。

21010310828503073_13.jpeg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一口馏米,都仿佛让人看见“千家溉禾稻,满目江南田”的古老画卷。

无论是社火庙会的喧腾、婚丧嫁娶的礼序,还是修房盖屋的相助、端午腊八的节令,乃至祝寿满月的祈愿,千百年来,这碗丰暖香甜的馏米从未缺席。它从晋献嘉禾到大唐开基,穿越历史尘埃,一路流转演变成为今天晋中、吕梁、运城乃至西安等地共有的舌尖记忆。

韩伟有一个心愿:让更多人尝到这碗馏米,透过这份甜,读懂晋源绵长深厚的地域文化。他正计划扩大规模,让老手艺走得更远,让老味道飘得更久。

[编辑:郭晋成]
免责声明:应急安全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安全重于泰山
文明交通
消防安全
关于我们
中国应急安全网是由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主办,通过整合即时权威资讯,以全媒体报道模式,全面介绍中国应急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突发事件,为创造安全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 应急安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易应急科技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
合作:18910092677  15811513338
电话:010-85795675
微信:18910092677
QQ:962409631
邮箱:china_yjaq@163.com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

官方微博

网站简介| 组织架构| 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招聘英才|网站声明|人员查询|志愿者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主管单位: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应急安全人才教育专家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易应急科技研究院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100926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4430号

京ICP备190223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4688号

版权所有:北京匡正应急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9 YJAQ.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