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春清)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的广袤土地上,张家口坤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坤村农业”)正以科技为笔、生态为墨,绘制着一幅“种养循环、资源再生”的现代农业画卷。这家成立于2018年的企业,以种猪蛋鸡饲养、畜牧技术研发、特色种植为核心,通过“订单种植+智慧养殖+有机肥循环”的三维模式,不仅破解了河北冷凉地区农业发展的瓶颈,更成为京津冀生态农业的标杆。
一、企业根基:扎根冷凉区的生态农业践行者
坤村农业坐落于宣化区崞村镇西崞村,注册资本2000万元,拥有现代化设施农业园区、果树与药材种植基地、种猪和蛋鸡养殖场及有机肥加工厂,形成占地1500余亩的综合性农业基地。
公司通过多方考察调研,结合冷凉区气候特点和自身优势特色,研究确定了发展规划,即“三种”“两养”“一加工”为主的“321”发展规划及核心业务布局。三种:订单式高品质番茄、特色水果、林下药材;两养:规模化种猪繁育与高标准鸡蛋养殖;一加工:有机肥料加工厂。截止目前,公司蔬菜种植基地占地面积超过200亩,年产蔬菜600吨,全部实现订单生产。种植经济林600亩,同时实施林下经济工程,在经济林中套种350亩中药材,可实现销售收入100万元。已建成高标准种猪养殖场,2024年出栏优质种猪1.4万头,为河北省农业双阴种猪养殖市场填补了空白,对政府推广的无疫养殖理念具有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年产蛋量超过200吨鸡蛋的大型蛋鸡养殖厂也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同步设计建设的有机肥料生产线即将投入生产,将畜禽粪便与蔬菜秸秆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生产优质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形成菜、果、药、猪、鸡、肥绿色种养循环模式。
实施“三种”“两养”“一加工”规划后,企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同时为当地提供了100余个就业岗位,使园区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龙头企业,助力乡村振兴。
图1 订单蔬菜生产
图2 种猪养殖场鸟瞰图
图3 现代化蛋鸡鸡舍内部
二、科技赋能:智慧农业驱动精细化管理
坤村农业的循环模式高效运转,离不开物联网与数据技术的深度支撑,以物联网、大数据、生物技术为引擎,构建起“智慧种植-精准养殖-有机循环”三位一体的现代农业体系,通过科技赋能实现全流程精细化管控。
1. 温室环境智能调控系统
温室物联网集群:在500亩订单种植基地部署温湿度、光照、土壤EC值传感器,实时传输数据至中央控制平台。系统自动调节遮阳网、水肥滴灌设备,确保水果番茄等作物在最适环境中生长。
抗寒技术创新:针对冬季-25℃低温环境,采用双层充气膜温室结构,配合高保温棉被,实现冬季连续生产,打破高寒地区种植周期限制环境精准调控:大棚内部署温湿度传感器、光照监测仪等设备,实时采集环境参数,联动控制通风、补光、遮阳系统,为作物生长创造最优条件。
2. 订单驱动的标准化生产
数据化溯源管理:为每批次水果番茄赋予唯一溯源编码,记录生长周期内的光照时长、施肥量、农事操作等200+项数据,满足京津冀高端商超的品质验证需求。
林下药材数字模型:在300亩林区安装微型气象站,通过AI算法预测中药材最佳采收期,药材有效成分含量提升8%-10%。
图4 水果番茄礼盒包装
4. 种猪生产的数字化升级
智能环控系统:种猪场配备氨气浓度监测与自动通风装置,当数值超标时自动启动负压风机,将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控制于3%以下。
繁育大数据平台:基于母猪发情监测耳标、产房温控传感数据,优化配种计划,使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从22头提升至28头以上。
图5 猪场内部平台监控系统
5. 蛋鸡养殖的机器代人
机器人巡检系统:轨道式机器人每日自动扫描鸡舍,通过红外热成像识别病弱鸡只,预警准确率达95%,人力成本降低45%。
蛋品智能分拣:光学分选线根据重量、裂纹、洁净度自动分级,优质蛋占比从78%升至90%,溢价率超行业均值15%。
三、扎根区域:融入张家口生态农业战略版图
坤村农业的发展深度契合张家口市绿色转型战略,与区域产业形成共振。
1.林下经济协同发展
张家口市林下经济年产值已突破3.15亿元,形成林药(黄芩、知母)、林农(豆薯作物)、林禽(生态鸡鹅)及生态旅游四大模式。坤村农业的循环经验可为林区种养结合提供技术范式。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生态圈
2.、紧扣区域定位
张家口坤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度融入张家口市“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的战略定位,将循环种养模式与区域生态禀赋、产业政策精准对接,坤村农业通过种养循环模式实现“零污染排放”。养殖粪便100%进入有机肥厂发酵处理,杜绝直排污染。生产的合格有机肥应用于农业种植,替代化学肥料30%以上。
3.政策机制保驾护航
市级层面正推进林权管理服务体系与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已创建4个国家级、5个省级示范基地,培育了多个新型主体,为坤村农业等企业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四、未来蓝图:三产融合与全域升级路径
基于现有成果,坤村农业的创新发展方向逐渐清晰。
1. 产业链纵向深化,构建闭环价值链
延伸种植、养殖、加工链条,实现“资源输入-生产-废弃物再生”闭环。发展净菜加工,以订单番茄、蛋鸡产品为核心,规划开发即食蔬菜包、调理鸡肉等高附加值产品,结合“张家口有机”区域品牌打造高附加值产品,突破初级农产品溢价瓶颈。
2. 三产融合创新,激活乡村多元价值
联动农业生产、加工、文旅服务,打造体验式消费场景。
依托智慧种植大棚、循环养殖场,开发农业观光、科普教育项目,打造农业研学、农民培训基地。对接张家口冰雪旅游带,建设产地直供冷链仓,实现“上午采摘、中午送达滑雪餐厅”提升品牌影响力。
3. 轻资产模式输出,技术标准商业化
将种养循环技术体系打包为可复制的“解决方案包”。输出技术方案,针对种植户提供“技术培训+有机肥供应+订单回购”组合服务,构建“公司+基地+农户”网络,辐射带动千户农民参与,形成集群效应。
结语:扎根沃土的循环经济样本
坤村农业的实践表明,循环种养模式的成败关键在于深度融入区域生态本底和产业规划。通过将“订单种植-规模养殖-有机循环”链条嵌入张家口市“首都两区”建设框架,企业不仅破解了冷凉地区农业发展的资源约束,更探索出生态保护与产业振兴的协同路径。其以有机肥厂为枢纽、辐射带动小农户的模式,为北方冷凉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振兴方案。随着京津冀生态协同政策深化,这种“就地化循环经济”或将重塑北方冷凉区农业的价值链格局。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