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险

山西山东湖南摄影师奔赴大凉山甲古甘洛 体验风情彝历年 感受浓郁彝文化

2025-11-23 13:28:22    来源:中国应急安全网    

山西山东湖南摄影师奔赴大凉山甲古甘洛

体验风情彝历年 感受浓郁彝文化

本网大凉山讯(记者郭晋成 通讯员刘敬渭 肖芳 邱华) 又是一年彝历新年,冬季的凉山,秋色斑斓惹人醉。11月15日至22日来自山西太原、山东淄博、湖南岳阳摄影师一行五人,应邀来到甘洛,与彝历新年的美好和浪漫“双向奔赴”。亲身体验彝族风情文化盛宴,感受彝族文化丰富多彩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13424312308482720_13.jpeg

▲11月15日,甘洛县嘎日乡以“聚八方来客·庆彝历新年”为主题,开展了民俗表演等活动。(李仕友 摄)

13443788861846639_13.jpeg

▲嘎日乡孩童向游客展示他们的特色产业成果。(李仕友 摄)

记者从甘洛县文旅部门了解到,凉山州甘洛县2025年以彝历新年为契机,推出了沉浸式体验彝历新年 “木库夫”“尔嚓苏”等祭祀祈福、杀年猪、民俗互动、新年文艺表演;“欢歌库史啦 彝宴迎新年”、千人宴、千人达体舞;“云贵川民歌・克智邀请赛”;“库史萨啦·唱响甘洛”彝历新年惠民音乐会;“彝历年·甘洛味”文化活动;“年味依旧·烟火甘洛”特色美食;“记录美好,悦见甘洛”短视频赛;“乐享彝年·潮购甘洛”农副产品品鉴展销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统彝族文化体验活动。浓浓彝历新年热闹非凡,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八方游客前来观赏体验,络绎不绝的游客继火把节后再次奔赴秘境甘洛,见证节日风采。游客们尽情感受魅力无限的甘洛自然风光和浓郁的彝族风情,真实领略了大凉山甘洛县厚重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别样的风土人情。

134833857457000_13.jpeg

▲11月16日,记者和摄影师在甘洛县团结乡瓦姑录村,体验和感受彝历新年文艺演出活动。(许泽波 摄)

13490551361099541_13.jpeg

▲团结乡瓦姑录村表演民族服饰走秀。(刘敬渭 摄)

13493877931094522_13.jpeg

▲彝家姑娘表演民族特色舞蹈。(刘敬渭 摄)

甘洛县的多个乡(镇)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彝历新年庆祝活动。11月15日,嘎日乡以“聚八方来客·庆彝历新年”为主题,开展了民俗表演、拔河比赛、知识竞答等文体趣味活动,载歌载舞迎新年。

13503868556985803_13.jpeg

▲彝历新年文艺演出现场与观众互动。(刘敬渭 摄)

13510363866197154_13.jpeg

▲民族服饰走秀走下舞台近距离向观众表演。(刘敬渭 摄)

13512770114993801_13.jpeg

▲观看彝历新年文艺演出的热情观众。(刘敬渭 摄)

14534488864067215_13.jpeg

9、▲彝历新年“欢歌库史啦” 千人藏族、彝族、汉族同跳达体舞。(刘敬渭 摄)

14541327932296264_13.jpeg

▲千人达体舞上,彝家儿女与游客群众一起欢跳达体舞。(刘敬渭 摄)

1454541543949090_13.jpeg

▲彝族姑娘们精心为“欢歌库史啦 彝宴迎新年”千人宴准备特色食品。(刘敬渭 摄)

14552643556833415_13.jpeg

▲“欢歌库史啦 彝宴迎新年”千人宴一角。(刘敬渭摄)

14560554491517290_13.jpeg

▲彝家姑娘在“欢歌库史啦 彝宴迎新年”千人宴上享用美食。(刘敬渭 摄)

14563220118601285_13.jpeg

▲俯瞰“欢歌库史啦 彝宴迎新年”千人宴场景。(许泽波 摄)

14565873243941179_13.jpeg

▲彝族帅哥在“欢歌库史啦 彝宴迎新年”千人宴上品尝杆杆酒。(刘敬渭 摄)

14572551363217786_13.jpeg

▲在彝历新年之际,上山取回净水,寓意干干净净过新年。(刘敬渭 摄)

11月16日,沉浸式体验彝历新年 “木库夫”“尔嚓苏”等祭祀祈福、杀年猪、民俗互动、新年文艺表演、“欢歌库史啦 彝宴迎新年”、千人宴、千人达体舞,在团结乡瓦姑录村举行。

13543359188577254_13.jpeg

▲11月17日,“《彝韵传情・歌聚甘洛》云贵川民歌・克智邀请赛”在甘洛成功举办。(刘敬渭 摄)

13545949809075360_13.jpeg

▲民族歌手在云贵川民歌・克智邀请赛”上演唱民歌。(刘敬渭 摄)

11月17日,“云贵川民歌・克智邀请赛”由甘洛县彝学学会主办、四川省彝学会、凉山州彝学会协办的“《彝韵传情・歌聚甘洛》云贵川民歌・克智邀请赛”在甘洛县体育广场拉开帷幕。

13574370115812449_13.jpeg

▲11月18日晚,“库史萨啦·唱响甘洛”2025年彝历新年惠民音乐会现场。(刘敬渭 摄)

13580521686006101_13.jpeg

▲惠民音乐会上,著名歌手吉克隽逸以《彩色的黑》《即刻出发》等四首经典曲目,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刘敬渭 摄)

13583399806776424_13.jpeg

▲特邀嘉宾、特型演员卢奇带来配乐诗朗诵《我幸福,我是中国人!》引发全场共鸣。(刘敬渭 摄)

13590160745147177_13.jpeg

▲歌手海来阿木带来《点歌的人》《来跳舞》等多首经典曲目串烧,将活动再一次推向高潮。(刘敬渭 摄)

13593441996953085_13.jpeg

▲音乐会上,甘洛县为吉克隽逸颁发了“甘洛文旅推介大使”聘书。(刘敬渭 摄)

13595735743034517_13.jpeg

▲来自本地和全国各地的游客群众,在音乐会上激情高涨。(刘敬渭 摄)

11月18日晚,“库史萨啦·唱响甘洛”甘洛县2025年彝历新年惠民音乐汇精彩上演。本土音乐人、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与知名艺术家吉克隽逸、海来阿木、卢奇齐聚一堂,用最真挚的演绎,为全县群众和游客送上了一道充满民族风情与时代气息的文化音乐大餐。

14023651361801467_13.jpeg

▲11月20日,来到甘洛政协委员非遗工作室召集人、吉日坡文化中心创始人李浩磊的家中过彝族年的客人和朋友高朋满座。(许泽波 摄)

1403329043942542_13.jpeg

▲在李浩磊家中,记者、摄影师与客人亲眼观看了杀年猪过彝族年的场景。(许泽波 摄)

14041401367120131_13.jpeg

▲客人和朋友亲身体验彝家过年打糍粑的传统习俗。(刘敬渭 摄)

14044470115239713_13.jpeg

▲品尝刚刚打好的糍粑,味道美极了。(刘敬渭 摄)

11月21日,在甘洛县原阿兹觉村书记李仕友的陪同下,记者和摄影师来到甘洛政协委员非遗工作室召集人、吉日坡文化中心创始人李浩磊的家中过彝族年。亲身体验彝家过年的传统习俗,亲眼观看了杀年猪、打糍粑、装香肠等,每一个环节都展示了彝家特色文化。亲口品赏了杆杆酒、糍粑,体验了彝族不同型号的鹰脚杯喝啤酒的别样感觉。

14064218559083590_13.jpeg

▲11月22日,摔跤和摩尔秋比赛现场。(许泽波 摄)

14162202937244784_13.jpeg

▲摔跤比赛选手势均力敌。(刘敬渭 摄)

彝历新年的摔跤、摩尔秋,赛场上村民们尽情拼搏,挥洒汗水; 观众则在场下热血沸腾,为选手们呐喊助威,为节日增添了一份喜庆和欢乐。丰富多彩的民族文艺、体育竞技活动,展现了彝族传统乐器、传统竞技、彝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14292112308191708_13.jpeg

▲11月22日,“彝历年·甘洛味”主题文化系列文旅活动农副产品品鉴区。(刘敬渭 摄)

记者和摄影师在体验感受彝历新年系列文化活动的同时,还了解到,甘洛县利用民族文化、以农业产业发展和旅游深度融合为载体,探索发展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激发文旅新活力,以建设农业产业园,挖掘民族文化,打造旅游精品路线,创建农文旅融合景区,开展研学等方式,注入文旅新动能,激发文旅新活力,推动了农文旅融合发展。此次“彝历年·甘洛味”主题文化系列文旅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还展示了灿烂辉煌的彝族文化,全方位呈现了甘洛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过程。

14300101367509625_13.jpeg

▲在展销大厅,甘洛县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毛业江(左)向来宾介绍特色农副产品。(刘敬渭 摄)。

记者和摄影师们在甘洛县网信办副主任罗皓桓的帮助下,来到甘洛县教育局文旅农副产品品鉴展销活动现场,甘洛县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毛业江,向记者和摄影师们介绍了具有甘洛民族特色的黑苦荞、桑葚干果、人参果、甘洛新茶、桑葚茶、沙岱马铃薯、核桃原浆饮料等系列农特产品和彝族服饰品。

14422470113139039_13.jpeg

▲彝家的儿女们身着绚丽夺目的服饰,伴着节奏,踏歌而舞,为大家带来一场视觉盛宴。(许理伟摄)

李仕友向记者和摄影师们介绍说,彝历新年是彝族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十月至十一月期间举办丰富多彩的彝历新年庆祝活动。其传统民俗主要有彝族祭祀文化、杀年猪、千人宴等活动。民族文化活动主要有:彝绣、漆器、月琴等非遗技艺演示和舞蹈“达体舞”表演,游客可参与其中。彝历新年为三天,头夜叫“觉罗基”,全家团聚,杀猪或杀鸡庆贺当年人丁兴旺,来年吉祥安康。过年第一天叫“库斯”,意为新年。主要是祭祖,全村就要宰杀年猪,年猪要从同村同寨年长或德高望重的人家开始,依次序宰杀。第二天叫“朵博”,意为月首,早晨起床全家人都要享受三鲜汤的美味。第三天叫“阿普机”,意为送走祖灵。三天的年过完以后,彝族人就要背上大块的猪肉膀子(一般分成三、五、七块),酒、糖、千层饼、炒面、鸡蛋等到岳父岳母家拜年,彝历新年彝族人沉浸在快乐之中。彝历新年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5月23日,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4442934182227434_13.jpeg

▲彝家孩童们身着美丽的民族服饰,跟随大人的脚步翩翩起舞。(许理伟 摄)

李仕友饶有兴趣地说,彝族火把节是“眼睛的节日”,彝历新年是“嘴巴的节日”。虽然在凉山,不同的县市与民族间的习俗、习惯会有微妙差异,但甘洛人对食物相似的情感从古至今,大同小异。比如甘洛的杆杆酒、坨坨肉、苦荞粑、灰豆腐、腊肉等,这些食物的味道总有一样会满足你的味觉。因为环境和美食特色,甘洛县蓼坪乡还荣获首批大凉山优秀旅游特色小镇称号。

14455665437012855_13.jpeg

▲彝历新年期间,彝家孩童们穿上民族服饰,一个比一个靓丽。(刘敬渭 摄)

据悉,彝历新年期间趣味性最强的活动,当属“磨尔秋”了。确切地说,磨尔秋是一项传统体育活动。在凉山,磨尔秋以甘洛为流行中心。1986年,甘洛磨尔秋表演队在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表演,深受欢迎;在甘洛县建县50周年大型活动中,磨尔秋凭借惊险、丰富的表演再次受到群众好评;2009年,磨尔秋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5044649801170262_13.jpeg

▲11月22日,摩尔秋比赛现场。(刘敬渭 摄)

山西、山东、湖南的记者和摄影师,通过连续几天参与彝历新年文化活动的实践和体验,对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有了深刻的理解:彝族文化注重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 彝族文化强调家庭和谐与亲情之重; 彝族文化体现团结协作和友善互助;彝族文化突出守正创新,弘扬传统美德。

甘洛之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认知:体验了不一样的彝族风情,感受了不一样的浓郁彝族文化。

[编辑:郭晋成]
免责声明:应急安全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安全重于泰山
文明交通
消防安全
关于我们
中国应急安全网是由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主办,通过整合即时权威资讯,以全媒体报道模式,全面介绍中国应急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突发事件,为创造安全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 应急安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易应急科技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
合作:18910092677  15811513338
电话:010-85795675
微信:18910092677
QQ:962409631
邮箱:china_yjaq@163.com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

官方微博

网站简介| 组织架构| 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招聘英才|网站声明|人员查询|志愿者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主管单位: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应急安全人才教育专家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易应急科技研究院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100926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4430号

京ICP备190223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4688号

版权所有:北京匡正应急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9 YJAQ.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