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险

山东嘉祥县孟姑集镇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021-05-18 09:18:18    来源:中国应急安全网    

党史学习教育中,山东嘉祥县孟姑集镇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联席会议机制,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针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的情况,采取一户一策、一村一策的扶贫方针,量身打造扶贫药方,转化教育成果。

贫困户生活有了底气

“俺早年在洼里给人家看基地,得了肺气肿,30多年了。为治病没少花了钱,村干部整了个词说俺是因病致贫。”孟姑集镇后杜村的胡文银说。

胡文银现年70岁,现在他的气色非常好,精神抖擞。因为他有了精神寄托,每天都侍弄他养的兔子。说起兔子,他眉飞色舞起来,指着一公一母两只兔子说道:“这是镇里的牛书记给俺买的,那时候她还是镇长。她三天两头往俺家跑,给亲闺女似的。”现在胡文银养的兔子已经繁育了20多只,因为他有肺气肿,不能干重活,在牛书记的建议下,就将自己的1.5亩地都租了出去。他自己没有儿女,租种他家地的户主每天管他三顿饭。

后杜村村主任陈秋元说:“胡大爷现在生活可好了,地不用种,饭有人做,他把心思全用在了养兔子上了。他每天都四处转悠给兔子打草,经过每天的活动,他的身体好多了。70岁的人,精神头非常好。”

胡文银对自己目前的生活非常满意,他身后的两间新房子非常宽敞。通过养兔子,他赚到了钱,还不忘给自己改善生活,置办新衣服。

在陈秋元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又见到了岳景顺老人。他现在63岁了,10几年前,他过着自足其乐的生活。2006年,他的儿子岳增友在杭州打工时,家中发生了变故,受到了很大的精神刺激,加上工作又不顺心,性格本来内向的他,抗不住巨大的压力,神经便变得精神不正常。

“从杭州回来后,俺儿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爹妈都不认识了,整天自言自语。”说起往年的经历,岳景顺老人感慨万分。

岳增友有一个13岁的儿子,目前正在上初中,成绩还不错。这多少给了岳景顺一些安慰。他现在已经63岁了,为了照顾儿子,他已经10多年没给出去打工了。给儿子治病,前前后后花了10多万,几乎花光了他的积蓄。

当时的牛梅镇长主动挑选了他家进行扶贫,给岳景顺老人买了一公一母两只兔子,最多时繁殖了40多只。后来又给他买了两只波尔山羊,繁育了7只。通过搞养殖,他家的生活明显有了改善,还接了两间新房子。

“去年牛书记又帮俺流转了120亩地,俺一下子变成了承包大户。其实,俺就会种个地,有一身子力气,别的也不会,有个这样的儿子也没法干。这100亩地都种上了粮食,浇地时,俺儿还能搭个手。剩下的20亩,牛书记建议我种葵花。她说,销售时,她帮俺。哈哈……”岳景顺老人总算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陈秋元主任说:“牛书记干工作非常有一套,她说扶贫就像治病一样,得找准症状,才能开药方。俺们村里都佩服牛书记。”

从以上情况来看,这两户贫困户,一没技术,二没资金,而且年纪大,胡文银患有老病,岳景顺儿子不正常,帮他们扶贫确实难倒人。当时还是镇长的牛梅了解情况后,就量身打造了扶贫药方。她给胡文银开的是养殖扶贫的药店,既有利于他的病情好转,又能让他有精神寄托,还让他赚到了零花钱,并且住上了新房子。岳景顺年龄还不算老,种地有经验,走的是养殖+种植扶贫之路。牛梅书记表示,她让岳景顺种20亩葵花是做的种植实验,发展订单种植。要是行情好,她再让岳景顺扩大葵花的种植规模,并带动周边的群众种植葵花致富。

贫困户精神有了盼头

“2012年,俺丈夫岳宝华不幸发生了车祸,俺感觉家里的天都塌了。俺还有两个孩子,都在上学。说起来真是一言难尽。”四和庄村贫困户闫桂花感伤道。

她的丈夫去世之前,家里每年都有五六万的收入,生活非常殷实。她只管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自从丈夫去世之后,她不得不撑起半边天。由于她很少干过农活,缺少种地的经验,特别是种地的收入较少,无法养活两个孩子,她便将家里的3.5亩地,全部租了出去,每年能有700元的租地收入。

没有多少文化知识的她,苦于没有一技之长,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四处碰壁。因为她既想工作,又要照顾孩子。扶贫干部李春喜得到这个情况后,便主动帮她联系到了从事工艺品加工的工作,她在家里就可以把钱赚了。平常的时候每月有七八百的收入,赶上好时候能过千元,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同时,她家还享受低保政策,能保障他们一家三口人的正常生活。

现在她的大女儿在嘉祥一中上高中,学习非常优秀。小儿子在孟姑集镇中学上学,也比较争气。她的脸上也经常绽现出了笑容。

由于家里缺少男劳力,一些力气活,她干不了。她总会主动给李春喜打电话,在她心目中,扶贫干部李春喜就是她的老大哥,总能给她解决一些问题。李春喜还经常给孩子们买一些生活用品。

李春喜说:“我们扶贫干部,不仅要在物质上帮助贫困户,还要在精神上扶持他们,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看到未来的希望。”

说起李春喜,现年73岁的岳文祥更有发言权。

他的妻子,70岁了,是糖尿病病发症二级残疾。他的儿子岳耀恩,43岁了,属于智力二级残疾。有这样的妻子和儿子,可想而知岳文祥心里是什么滋味。但是,我们看到的岳文祥却一脸的和气,看不出他对生活的愤懑。

他指着屋顶道:“以前屋顶经常漏雨,下大雨时,屋里屋外都下雨。老婆在床上哭,儿子在地上打滚,生活要多糟糕就有多糟糕。”岳文祥平静地说,“后来,春喜兄弟得知这个情况后,晴天之后,就给俺修好了屋顶。他还帮俺铺好了院子,还经常给俺儿买包子吃。这兄弟没得说。”

李春喜憨厚地笑道:“我又没做多些工作,别人做的都能做到。”

“你天天往俺家里跑,这个谁也不知道。”岳文祥拉住他的手道。

我们不难看出,正是李春喜六年多的坚持,给了岳文祥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通过岳文祥,我们得知,在浇地的时候,李春喜也总来帮忙。李春喜解释道:“我又没啥本事,没法对他进行产业扶贫,只能通过这些小事来帮助他。”

其实,我们谁都明白,对于这样家境和已经73岁的岳文祥来说,李春喜的这些帮助已经非常大。

我们党和政府的扶贫工作,不只是在物质上进行扶贫,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扶贫。

贫困村发展有了路子

“以前俺们村,在镇里属于B类村,村集体经济比较落后。这几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村里颜值提高了,二是村民的家底厚实了。”后杜村主任陈秋云介绍道。

后杜村位于孟姑集镇东北,全村有1712多人,党员43人,村两委班子6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外出经商和打工为主,之前村集体经济在全镇排名中等偏下。

陈秋元主任介绍,近些年,农资产品价格不断上涨,村民的收入没有上去,都非常干着急。发家致富的梦做了很多遍,但是,作为农民,一是文化水平低,二是没有资金积累,三是没有创业项目,四是没有职业技能,想通过创业、就业这两条路还真是难。

时任镇长的牛梅,因为包保贫困户胡文银、岳景顺,平时没少往后杜村跑。村里的群众普遍反映,三天两头就能看到牛镇长在村里的身影。由于往后杜村跑的次数比较多,她对后杜村的发展可谓是了若指掌,也深知后杜村群众的发展意愿。经过多方调研,牛梅决定在后杜村启动捆绑式发展,走强村带动弱村的发展路子。

后杜村邻近的前杜村,是远近闻名的扫帚加工村,素有江北最大扫帚加工基地之称,每年的销售额都在亿元以上。牛梅和班子成员商议后,便和后杜村两委进行了商讨。

陈秋元不好意思地说道:“其实,村里一些妇女也有这个想法,但是,她们磨不开面子,觉得前杜和后杜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让后杜的人去给前杜的人打工,脸上燥得慌。”

牛梅得知这个情况后,在后杜村召开了全村动员大会,她鼓动村民们说,舍下面子,才能挣得面子。日子过得穷才叫没面子。我们不能顾了面子,丢了里子。把日子过好,让孩子吃得好、穿得好,家里有钱,这样的面子才叫有价值的面子。赌气的面子,不叫面子,叫打肿脸充胖子。

牛梅的这番话,犹如振聋发聩,让后杜村的贫困群众如梦初醒。在牛梅的牵线下,前杜村的扫帚加工企业、加工大户们对后杜村贫困群众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们表示,后杜村村民的加入,让他们的扫帚加工不愁没有产量了。

前杜村亿竹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四妮介绍,她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的号召,加入了合作社,业务也拓展了很多,正愁扫帚产量提升不上去呢。这下可好,她的公司一下子来了20多名后杜村的贫困群众。她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根据扫帚加工业的特点和本人的意愿,在自己的公司设置了三个就业岗位。男劳力身强体壮能体力活,又不愿意到外面打工,可以在她的公司从事搬运和装卸扫帚的工作。需要照顾老人和孩子的中青年妇女,可以将加工扫帚的材料带回家,在家里加工扫帚,实现顾家、挣钱两不误。对于年龄大的贫困户,她也向他们提供了就业岗位,让他们从事分拣原材料的工作,这样他们不需要耗费太多的体力就能胜任。通过这三种岗位,工人们每天可实现30至80元不等的收入,熟练工人可达到100多元。

现在的后杜村实现了从B类村到A类村的跨越,党组织涣散的帽子摘掉了,群众们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变,他们的生活幸福感有了很明显的提升。晚上,妇女们在广场上跳舞,生活愈发充实了。

“我们村的发展堪称变形记,这都多亏了牛书记。”陈秋元舒眉展笑道。

村集体发展都有了活力

“我镇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接力乡村振兴,不忘初心,接续奋斗。我们要让每个村都有发展的活力,让孟姑集镇的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孟姑集镇党委书记牛梅表示。

该镇立足产业振兴、服务振兴、发展村集体经济振兴、技术振兴、文旅振兴等五个方面进行多渠道用力,精准开展乡村振兴工作。

厚植产业振兴发展基础。积极发挥产业振兴的支撑作用,推动主导产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进一步提升产业振兴的质量。大力开展振兴产业的发展评估,完善长远规划,持续打造“一村一品”,依托乡村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采摘园等多元业态,为低收入群众稳健致富提供长效支撑。镇党委政府扶持的岳氏黄桃带动周边低收入群众60人,建园600亩,人均年收入实现36000元,常年雇佣低收入群众6人,月均2400元。2019年,岳氏黄桃获得了北京世博会农产品优质奖、第十六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得到省林业部门首肯。镇党委政府将帮助其举办黄桃采摘节,进一步扩大知名度和市场效应。

构建振兴服务对接长效机制。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信息化、机制化,完善低收入群众创业对接公益服务平台,加强合作社带头人、经销商、经纪人、电商等农村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提升信息服务和人才支撑的水平与力度。通过人才的培养与扶持,镇党委政府借助前杜村芝麻驿站和大李布匹线上销售平台,建设了东西两大电商村,扩大电商服务平台覆盖面,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域三产融合。

发挥村集体经济建设的振兴作用。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土地流转,支持村集体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和带动性强的合作社做大规模,实现岗位振兴、入社振兴、销售振兴,推动低收入群众与村集体经济建立利益联结关系,鼓励他们积极入社提升村集体服务功能,使他们分享村集体产业发展收益。引导前杜村成立了青竹合作社吸纳加工大户、加工散户入社发展。帮助仇垓、曹庄成立花椒种植合作社和灌溉服务合作社,种植花椒树10000棵,促进花椒种植规模化,带动群众入社,并通过提供劳务岗位帮助他们增加收入。

建立技术振兴帮扶队伍。从新型经营主体、乡土专家、科教人员、种养能手中招聘振兴致富农技员,成立技术振兴专项帮扶队伍,实现项目对接,加强技术扶助,提升帮扶效果。南李村集体经济收入少,镇政府工作人员,考察了蘑菇项目,帮助南李村成立了蘑菇合作社,吸引群众踊跃加入,共建成蘑菇大棚22个,并在技术上提供专项扶持,每个大棚能够年产2万斤蘑菇,年创收可达80到100多万元。

实现产业振兴与乡村振兴互促对接。系统梳理现有产业振兴政策措施,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遵循产业发展规律,通过调整优化政策,推动相关资源有序转到乡村振兴中去。镇党委、政府专门聘请了设计公司对岳氏家祠及岳楼乡村记忆工程进行了规划设计,大力开发“研学游”产品,争取到了省级资金300万元的鼓励支持。通过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业,助推乡村振兴。(岳中林)

[编辑:邹厚虎]
免责声明:应急安全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新闻

安全重于泰山
文明交通
消防安全
关于我们
中国应急安全网是由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主办,通过整合即时权威资讯,以全媒体报道模式,全面介绍中国应急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突发事件,为创造安全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 应急安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易应急科技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
合作:18910092677
电话:010-58393777
微信:18910092677
QQ:962409631
邮箱:china_yjaq@163.com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

官方微博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招聘英才|网站声明|人员查询|志愿者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主管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产业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易应急科技研究院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10092677  京ICP备19022393号

版权所有:中易应急科技研究院 Copyright © 2019 YJAQ.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