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险

全国人大代表祝淑钗:关于我国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人才培养的思考

2021-03-08 22:38:08    来源:中国应急安全网    

本网北京讯(祝阅武 李慧芳)国家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公共卫生有效的防控干预措施,疫情在较短时间得到迅速遏制,体现了我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决策的科学化及其与整个社会治理体系的有机协调。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短板不足和薄弱环节,尤其是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问题、技术人才的转岗转业和从疾控单位流失都非常严重。特别在基层疾控中心或疾控管理机构的人员结构形势更是令人担忧,大量关系户、非专业人员充斥在公共卫生专业技术队伍中,真正的专业技术人员受到排挤、人心涣散、人浮于事等现象仍存在甚至比较严重,使公共卫生事业和健康管理机制体制的发展严重滞后。

22385290262203787_2.jpg

全国人大代表祝淑钗指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发展是建设强大和有效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增进全民健康福祉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更是大卫生、大健康、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的必然要求。

祝淑钗说,健康中国战略强调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但目前我国医药卫生人才培养重心和政府投入总体上仍存在着“重医疗、轻预防”的问题,尚未完成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目前我国在公共卫生健康管理人才培养和公卫事业发展方面存在问题:

第1, 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总体数量不足和技术人员质量偏低,根据2018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我国执业医师队伍中,公共卫生医师只有11.4万人,仅占3%,远远小于口腔医师21.7万、中医医师57.6万和临床医师270万。并且近两年公共卫生医师的考生数量还在持续减少。在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的人员中,一半以上的人员仅为专科学历,约35%为本科学历,具有研究生学历者仅6%-7%,这个比例与当今的医疗机构(医院)单位的人员构成比相差悬殊,多数三级甲等医院研究生学历者占比高达50%以上。

第2, 我国健康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机制存在问题,我国绝大多数医学院校中医疗系统和公共卫生系统人才培养相互独立,医学教育中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教学交叉较少。实际工作中疾病防控体系在无疫情时会长时间处于一种“休眠、待命”状态,疾控人员得不到充分的锻炼,意识容易淡薄、实际操作技能出现滑坡、应对突发紧急状况的处理能力下降。而目前医院的医生们经常高负荷工作,医务人员临床技能反复锤炼,但他们的公共卫生知识和操作技能相对薄弱,医疗系统和疾控系统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

第3, 从事公共卫生的技术人员因社会地位和待遇不高,造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留不住人。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专业的毕业生待遇普遍不高、公共卫生人员职称晋升相对困难、成就感和社会地位较低,导致公共卫生专业的生源质量存在较大问题,毕业后转行转岗的比例很高,人才流失严重。

这些情况与我们国家倡导的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的转变相左,不能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实际上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和生物安全风险是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从2020年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的实际情况,我们已经非常清楚地看到了这个结果,建议从国家安全和全民健康的战略高度重视起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人才的培养。

第一、为了提高我国疾控人员的人才培养质量,建议逐步减少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专科生的招生计划,尽快实现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本科生招生的起点培养计划,从而提高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人才的生源质量。

第二、在国家医学人才管理方面,将公共卫生医师与临床医师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后的教育阶段,建立公共卫生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制度,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进行统一管理。倡导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作为主流培养方式来培养公卫和健康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并且将招生入口拓宽至相关行业领域(如:法律、文学、生物工程等),宽口径培养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对于公共卫生健康管理毕业生资格的认定,目前我国的公卫学院毕业生不需要参加任何论证考试,就可以从事公共卫生相关工作。建议通过认证考试制度促使各公共卫生学院调整教学方向目标和培养计划方案,效仿我国的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制度,设立国家级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制度和认证资格。目前教育部有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认证,还没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认证,在推进大健康战略的进程中,急需设立国家行业专业标准,尽快推动我国各级公共卫生学院的教学评估和软硬件建设,提升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四,建议临床医生在教育培养、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教育及其重要性,使临床医生具备一定的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早期发现慢性病征兆,及早告知患者并引导患者如何进行控制疾病进展,可避免后期连锁反应式的个体损伤和伤害。目前我国的医疗系统和疾病防控系统相互独立且缺乏建制性的交流,所以建议从国家层面探索设立相关的学者计划和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及人才引进机制等,建立起人才从医院向疾控中心流动的激励机制和促进政策,加快疾控中心高素质人才培养、引进并储备,在紧急关头、关键时刻能够指导医院的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和布局。

第五,建议国家层面出台具体举措,加强对地方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在疾病防控和应急防疫方面的定期教育培训,经常强化传染病和慢性病的疾控意识,逐步成为一种建制化的学习和培训机制。在我国当前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应该要求公共卫生行政负责人需具有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的教育和实践背景,建立起现代化的疾病防控体系和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在国家整个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以保障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编辑:应急安全网]
免责声明:应急安全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安全重于泰山
文明交通
消防安全
关于我们
中国应急安全网是由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主办,通过整合即时权威资讯,以全媒体报道模式,全面介绍中国应急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突发事件,为创造安全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 应急安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易应急科技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
合作:18910092677
电话:010-58393777
微信:18910092677
QQ:962409631
邮箱:china_yjaq@163.com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

官方微博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招聘英才|网站声明|人员查询|志愿者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主管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产业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易应急科技研究院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10092677  京ICP备19022393号

版权所有:中易应急科技研究院 Copyright © 2019 YJAQ.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